課程內容
《空間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
學習目標
1.掌握空間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方法;
2.掌握兩個向量數量積的主要用途,會用它解決立體幾何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空間直角坐標系
在空間選定一點O和一個單位正交基底{(→,i)、(→,j)、(→,k)}。以點O為原點,分別以(→,i)、(→,j)、(→,k)的正方向建立三條數軸:x軸、y軸、z軸它們都叫做坐標軸。這樣就建立了一個空間直角坐標第O——xyz
點O叫做原點,向量(→,i)、(→,j)、(→,k)都叫做坐標向量,通過每兩個坐標軸的平面叫做坐標平面。
向量的直角坐標運算
設a=(a1+a2+a3),b=(b1+b2+b3)則
a+b=(a1+b1,a2+b2,a3+b3);
a-b=(a1-b1,a2-b2,a3-b3);
λa=(λa1,λa2,λa3),(λ∈R);
a.b=(a1b1+a2b2+a3b3);
a∥b<=>a1=λb1,a2=λb2,a3=λb3(λ∈R);
<=>a1∣b1=a2∣b2=a1∣b2。
a⊥b
<=> a1b1+a2b2+a3b3=0;
距離與夾角
1.距離公式
(1)向量的長度(模)公式
∣(→,a)∣2=(→,a).(→,a)=a12+a22+a32
∣(→,b)∣2=(→,b).(→,b)=b12+b22+b32
注意:此公式的幾何意義是表示長方體的對角線的長度。
(2)空間兩個點間的距離公式
在空間直角坐標系中,已知A(x1,y2,z1)、B(x1,y2,z1)則
dA、B=?(x2-x1)2+(y2-y1)2+(z2-z1)
求距離范例
例1求下列兩點間的距離
(1)A(1,1,0) B(1,1,1);
(2)C(-3,1,5),D(1,1,1)
解(1)∵A(1,1,0), B(1,1,1)
∴∣(→,AB)∣=∣(1,1,1)-(1,1,0)∣
=∣(0,0,1)∣=?(02+02+12)=1
(2)
∵
C(-3,1,5),D(1,1,1)
∴∣(→,)∣=∣(0,-2,3)-(-3,1,5)∣
=∣(3,-3,-2)∣=?(32+(-3)2+(-2)2)=?22
距離與夾角
2.兩個向量夾角公式
cos<(→,a)(→,b)>=<(→,a).(→,a)>/∣(→,a)∣.∣(→,b)∣={a1b1+a2b2+a3b3}/?a12+a22+a22.?b12+b22+b32;
注意:
(1)當cos<{(→,a),(→,b)}=1時。(→,a)與(→,b)同向;
(2)當cos
<{(→,a),(→,b)}=-1時。(→,a)與(→,b)反向;
(3)當cos <{(→,a),(→,b)}=0時。(→,a)⊥(→,b)。
求夾角范圍
例2 求下列兩個向量的夾角的余弦
(→,a)=(2,-3,?3),(→,b)=(1,0,0);
解:(→,a)=(2,-3,?3),(→,b)=(1,0,0)
(→,a).(→,b)=(2,-3,?3).(1,0,0)=2
∣(→,a)∣=∣(2,-3,?3)∣=?{22+(-3)2+(?3)2}=4
∣(→,b)∣=∣(1,0,0)∣=1
∴soc<(→,a),(→,b)>=(→,a).(→,b)>/∣(→,a)∣∣(→,b)∣=2/4×1=1/2
距離與夾角應用舉例
例3 已知A(3,3,1)、B(1,0,5),求:
(1)線段AB的中點坐標和長度;
解:設M(x,y,z)是AB的中點,則(→,OM)=1/2{(→,OA)+(→,OB}=1/2{(3,3,1)+(1,0,5)}={2,3/2,3},
∴點M的坐標是{2,3/2,3}.dA1B?(1-3)2+(0-3)2+(5-1)2=?29。
(2)到A、B兩點距離相等的點P(x,y,z)的坐標x,y,z滿足的條件。
解:點P(x,y,z)到A、B的距離相等,則?(x-3)2+(y-3)2+(z-1)2=?(x-1)2+(y-0)2+(z-5)2,
化簡整理得4x+6y+8z+7=0
即到A、B兩點距離相等的點坐標(x,y,z)滿足的條件是4x+6y+8z+7=0(AB線段的中垂面方程的系數向量(→,n)=(4,6,-8)恰好與(→,AB)=(-2,-3,4)平行)。
例4 如圖,在正方形ABCD-A1B1C1D1中,B1E1=D1F1=A1B1/4,求BE1與DF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解:設正方形的棱長為1,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則B(1,1,0)E1{1,3/4,1}。
(→,BE1)={1,3/4,1}-(1,1,0)={0,-1/4,0},
(→,BE1)={1,3/4,1}-(1,1,0)={0,-1/4,1},
(→,DF1)={1,3/4,1}-(0,0,0)={0,1/4,1}。
(→,BE1).(→,DF1)=0×0+(-1/4)×1/4+1×1=15/16,
∣(→,E1)∣?17/4,∣DF1∣=
? 17/4。
cos<(→,BE1),(→,BE1)﹥=(→,BE1).(→,DF1)/∣(→,BE1)∣.∣(→,DF1)∣=(15/16)/?17/4×?17/4=15/17。
例5 在正方形ABCD_A'B'C'D'中E,F分別是BD'的中點,求證:EF⊥DA'。
解:不妨設正方形的棱長為1;以D為原點O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0XYZ
E(1,1,1/2),F(1/2,1/2,1)(→,EF)=(-1/2,-1/2,1/2)
A'(1,0,1),D(0,0,0) (→,DA')=(1,0,1)
(→,EF).(→,DA')=(-1/2)×1+(-1/2)×0+1/2×1=0
所以EF⊥DA'。
課堂小結
1.基本知識:
(1)向量的長度公式與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dA1B=√(x2-x1)2+(y2-y1)2+(z2-z1)2
(2)兩個向量的夾公式。
cos<<(→,a),(→,b)>=(→,a).(→,b)/∣(→,a∣)∣.∣(→,b)∣=(a1b1+a2b2+a3b3)/(√a12+a22+a32).(√b12+b22+b32);
2.思想方法:用向量計算或證明幾何問題時,可以先建立直角坐標系,然后把向量、點坐標化,借助向量直角坐標系運算法則進行計算或證明。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孫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在教學中勤懇敬業,教學成績優異,多次被評為“優秀數學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