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說出我國創辦經濟特區、開放沿海城市、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建立上海浦東開發區的史實,探究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
2、評價經濟特區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作用,分析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歷史意義。
對外開放:指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則,擴大對外貿易,吸收僑資、外資,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經營管理方法,同世界各國發展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它是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
實行對外開放的背景
國際: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中國與西方國家差距拉大。
國內: 1、歷史經驗的總結,閉關自守造成中國的落后。
2、文革的破壞使國民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人心思治。
3、國內建設缺乏資金、技術,需要從國外引進。(引進與利用外資的需要)
對外開放第一步——經濟特區的建立
概念 注意:我國設置的經濟特區不是政治特區
經濟特區:指國家劃出一定的范圍,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在引進外資、減免稅收等方面給予特殊優惠,以此引進外資、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特”的表現:第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第二實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
設立目的: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我國經濟發展。
一、經濟特區的建立
1.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的建立(1980年)
國家首先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集中在哪兩個省份?
為什么率先在這兩省設立經濟特區?
①靠近國際市場。
②歷史上這些地方與海外有密切交往。
③交通便利。
④有許多海外華僑、外籍華人的祖籍在這里。
設立經濟特區的作用:(課本P43)
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2.海南建省及將海南島建為經濟特區(1988年)
3.2010年,新疆喀什辟為中國第六個經濟特區,成為中國內陸第一個經濟特區。
對外開放領域擴大——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二、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
1. 14個沿海城市的開放(1984年)
(點——線——面)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第一步:經濟特區
第二步:沿海開放城市
第三步:沿海經濟開放區
第四步:內地(沿江、沿邊、省會)
對外開放的推進——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1.時間:2001年12月
2.影響: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中國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
機遇: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等。
挑戰:中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處于不利地位等。
李老師
男,中教中級職稱
歷史功底扎實,邏輯思維嚴密,有多年教學經驗,條理清晰,重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