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文言詞語和句式》
芝城父老,別來無恙:
余嘗聞世人有疑,不知當今美利堅凡事皆可成就耶?開國先賢之志方巋然于世耶?民主之偉力不減于昔年耶?凡存諸疑者,今夕當可釋然。
今夕之釋然,皆蒙美利堅民眾之協力——學塾祠廟之外,市井鄉野之間,萬千父老心焦似焚,苦待竟日,愿獻一票之力。其中,平生未嘗涉國事者,數亦不少,而今有此義舉,皆因一念不衰——今夫天下,非同既往,愿發吁天之聲,必成動地之勢。(節選)
一、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時沒有用該用的某個字,而用另一個讀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來替代。這種現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約定俗成”的規律,不能認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歷史音變,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讀音相差甚遠。
被替代的那個字叫本字,用來替代的那個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來解釋,也應讀本字的音。
1、同音通假
蒲葦紉(紉,通“韌”)如絲
終老不復取(取,通“娶”)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倍,通“背”)德也
2、雙聲通假(聲母相同)
孰為汝多知(知,通“智”)乎
3、疊韻通假(韻母相同)
扁鵲望桓侯而還(還,通“旋”)
舉酒屬(屬,通“矚”)客
4、形近通假(聲母相同)
將軍身被(被,通“披”)堅執銳
二、一詞多義
關于詞的引申義
詞的引申義:
詞的引申義是從本義發展出來的,同基本義有相類似、相對立、或相關聯的意義。如“深”的基本義是從表面到底部或從外面到里面的距離大,如:“這條河很深”“這個院子很深”“深山”“深耕”這幾“深”用的都是“深”的基本義。
從“深”的基本義發展出來一下的這些引申義:
1、深奧、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
2、深厚。如:友誼很深
3、時間久。如:夜深人靜
4、濃,重。如:顏色太濃
“深”的引申義和基本義的聯系是建立在相類似的基礎上的。
關于詞的比喻義
詞的比喻義
詞的比喻義也是一種引申義。但因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語言風格特殊、色彩鮮明,所以把它獨立出來和引申義并列,成為轉義的一種形式。它使由本義通過打比方而產生的新義。如:
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隱藏在敵人的勢力范圍內
點滴經驗————“點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凍結資金————“凍結”比喻阻止流動或變動
亂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壞名義
(三)古今異義
隨著語言的演變,有些詞語的古今意義發生很大的變化,有的古代詞語今天詞義擴大了,有的縮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詞語的意義,即意義轉移了。這種現象叫做古今異義的現象。
①因詞義擴大而形成的古今意義,例:江、河
②因詞義縮小而形成的古今異義,例:臭、谷(由谷類的總名到現在專指小米或稻子)
③由詞義轉移而形成的古今異義,例:涕(眼淚—鼻涕)信(信使—書信)
④詞的感情色彩不同,所表達的意思也就不同。
例如:蚓無爪牙之利
先帝不以臣卑鄙
⑤注意古今同形異義雙音詞。這類詞古今外形相同,但意義不同。要準確理解,必須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兩個單音節詞誤以為一個雙音詞。解釋。例如: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活用為動詞:
左右欲刃相如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未云何龍
范增數目項王
刑人如恐不勝
籍吏民、封府庫
名詞用作動詞的常用翻譯方法:
A:名詞前面加一個動詞,變成動賓關系。
陳勝王
沛公軍霸上
B:名詞前面加一個介詞,后面加一個動詞
蹄之
而后乃今圖南
C:換一個相應的動詞
左右欲刃相如
(意動用法 使動用法之區別)
對于意動用法,要把握它所表示的“認為”這個意義特點。
使動用法是使賓語怎么樣。意動用法是認為(或以為)賓語怎么樣,是主觀的看法,客觀 就不一定如此了。
君子之學以美其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陳涉者,陽城人也。
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不知木蘭是女郎。
4.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5.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6.秦,虎狼之國。
7.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閆老師
女,中教高級職稱
從教30年,榮獲省級“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多次擔任省級語文課題負責人,具有豐富的語文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