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有趣的語言翻譯》
一、詩歌翻譯
探究翻譯,我們可以首先把目光放在文學語言的翻譯上。因為文學寫的是生活,而生活是包羅萬象的,文學作品中什么樣的語言都有。
在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中,詩歌又是最難翻譯的,有人甚至認為詩歌經過翻譯就會失去原來的神韻。以漢英翻譯為例,漢、英詩歌的差異體現了兩種語言文字、文化的差異。有的語言學家形象地將英語句式描述為“葡萄型”,主干后面跟著一串又一串的從句或修飾成分;漢語句式則是“竹竿型”的,短小的單句節節展開,很少有枝蔓。漢、英互譯就猶如“竹竿”與“葡萄”之間的轉換。這些差異確實給漢、英詩歌互譯帶來很大困難。
1、唐代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中有一膾炙人口的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闭堊屑汅w味下面三種翻譯的妙處。
(1)Desiring to envision
the remote distance,
I climb
Another storey
of the tower.(黃泊飛譯)
(2)But you widen your view three hundred miles
By going up one flight of stairs.(威特·賓納譯)
(3)If you desire to have a good and boundless sight
Come to the upper storey, by climbing one more flight.(吳鈞陶譯)
2、嘗試著把李白的《靜夜思》翻譯成英語,并與翻譯家許淵沖下面的譯文進行比較,看看你的差距在哪里。
THOUGHTS ON A TRANQUIL NIGHT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
Can it hoar-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3、試著吧下面Percy Bysshe Shelley的“Ode to the West Wind”一詩中的最后兩句翻譯成漢語。
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 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二、翻譯經驗談
翻譯家嚴復提出過“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季羨林和許國璋先生對這三個字的解釋是:“‘信’是忠于原作,‘達’是忠于讀者,‘雅’是對于文學語言的忠誠。信、達、雅雖然只三個字,但體現了作品、讀者、語言三者之間的關系?!?br>
好的翻譯是很費功夫的,“一名之立,旬月踟躕”,就是說要譯好一個詞,有時需要十天半月的推敲。翻譯者的水平如何,往往體現在他是否能夠正確把握并傳達關鍵詞語的含義上。這就涉及選擇直譯還是意譯的問題。直譯與意譯是兩種基本翻譯方法。翻譯大家朱光潛先生認為,直譯是指依原文的字而翻譯,有一字一句就譯一字一句,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動;意譯則是在不改變原義的前提下,按照漢語的表達習慣予以靈活變通的表述。例如對英語“Some prefer turnips and other pears”的翻譯,如果直譯成“有人喜歡蘿卜,有人喜歡梨”,就不如譯為“蘿卜白菜,各有所愛”。一般地說,科技文獻直譯的多,而文學作品則意譯的多。
魯迅先生在翻譯《死魂靈》時曾說過:“字典不離手,冷汗不離身?!痹~典對于翻譯來說,幾乎猶如空氣和水對于人一樣,因此在翻譯的時候要養成勤查詞典的好習慣。
1、請你仔細推敲,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漢語。
(1)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美國高速公路上常見的交通警示牌)
(2)If we do not hang together, we shall most assuredly hang separately.(Benjamin Franklin)
2、現代社會的文化交流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逐漸成為了解不同國家和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有些西方影視翻譯得很藝術,例如,樸素無華的英文原名“Waterloo Bridge”被譯成古色古香的漢語“魂斷藍橋”??吹较旅娴挠⒄Z電影名,你能恰當地把它們翻譯成漢語嗎?
(1)Transformers (2)The Lord of the Rings (3)The Fugitive
(4)Terminator (5)Tarzdn (6)Bathing Beauties
三、翻譯與文化交流
人類的文化,從總體上來說是各個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產物。而這種交流和融合必須通過翻譯。作為中國人,想要與世界進行交流,就離不開與其他民族語言之間的翻譯。
現代社會中,無論是文化的交流,還是國際貿易都離不開翻譯。隨著全球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新一輪翻譯高潮正洪波涌起,無論是在規模、范圍上,還是在文化交流的多向性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有的學者稱之為“翻譯爆炸”。
翻譯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工作。僅僅掌握了外語是不夠的,學好母語同樣是翻譯的基本功。此外,翻譯不僅是機械的語言轉換,也是不同文化間的對話交流。如果對本國與對象國的文化缺乏了解,要做好翻譯幾乎是不可能的。
1、誤譯是翻譯中難以完全避免的現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作家賽珍珠在翻譯中國古典名著《水滸》時,出現了非常有意思的誤譯。第32回中,武松看到鄰座喝上好的青花甕酒,吃熟精肉,而自己只喝一般的酒,僅一碟兒熟菜,他以為店家故意不賣給他,便非常生氣,店家解釋,“武行者心中要吃,那里聽他分說,一片聲的吆喝道:‘放屁!放屁!’”賽珍珠把最后一句譯成:“Pass your wind-Pass your wind!”實際上此處的“放屁!”是“胡言亂語”之意,不是真正的“放屁”。就這個意思而言,你認為此處應如何翻譯呢?
2、西方有句名言:Translators are traitors(翻譯有反意),意思是說任何翻譯都會背離原文?!豆啡R特》中有一段著名的獨白,開頭第一句是“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英文中“be”具有多種含義,漢語中并無完全對應的語詞,而且冠詞的用法也很講究。不同的中國譯者曾給出不同的漢語翻譯,例如“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是生存還是消亡,問題的所在”、“死后是存在,還是不在——這是問題”、“活下去還是不活,這是問題”、“活著好,還是死了好,這是個問題”等等。你覺得誰的翻譯更好呢?道理何在?你能提供更好的譯法嗎?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張老師
女,中教中級職稱
優秀語文教師,一直堅守著“不論是在課前課上,還是課后都努力讓每一位家長和學生滿意”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