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考點一、我國的選舉制度及選舉方式(民族選舉)
1、我國民主選舉的不同方式
(1)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從選民的角度)
關于直接選舉:
A、含義:由選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的方式
B、優點: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實現選民的意志;更好地調動公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積極性;有助于加強選民與當選者的聯系。
C、缺點:組織工作的難度和成本較高
關于間接選舉
A、由選民選出代表,再由他們代表選民選舉產生上一級代表機關的代表或政府領導成員
B、優點:可以降低組織工作的難度和成本
C、缺點:難以直接表達選民的意愿
關于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的適用范圍:
A、直接選舉: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縣及縣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選舉(國家事務方面);城市的居民委員會選舉、農村的村民委員會選舉等(社會事務方面)
B、間接選舉:縣以上的各級人大代表、鄉以上各級政府的組成人員
例:下列屬于公民直接參與選舉的有:
①縣及縣級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選舉 ②縣級以上各級人大代表的選舉 ③城市居民委員會的選舉 ④農村村民委員會的選舉 ⑤鄉以上各級政府的組成人員的選舉(C)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20多年來,我國改革了選舉方式,把直接選舉人大代表額范圍由過去的鄉鎮一級擴大到縣一級,實行了普遍的差額選舉。我國選舉方式的改革:B
A、使我國人民直接參加國家事務的管理
B、使人民群眾能夠更加充分行使民主權利
C、使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主人
D、使我國國家機構成為人民利益的執行
(2)等額選舉與差額選舉(從候選人的角度)
A、等額選舉與差額選舉含義(正式候選人名額等于或多于應選民額)
B、等額選舉的優缺點:
優點:可以充分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
缺點:會限制選民的自由選擇,影響選民的積極性
C、差額選舉的優缺點:
優點:為選舉人依法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在被選舉人的選擇上形成了競爭機制,有助于從制度上提高選舉的民主程度。
缺點:不加以規范容易導致虛假宣傳、金錢交易等情況的發生。
例:(多選):差額選舉與等額選舉相比的優點是:BD
A、可以比較充分地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
B、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
C、能更真實地反映民主的實質和要求
D、通過競選有助于選民了解候選人
例:在差額選舉中,候選人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下向選民介紹自己,開展競選,這種競選方式可能會:D
①有助于選民了解候選人 ②導致虛假宣傳,夸大候選人的能力 ③使候選人向選民展示自己的管理理念 ④發生賄選現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選擇選舉方式的主要依據
①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
②必須體現國家性質,并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
(4)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A、公民參與民主選舉的重要性
第一、選民參加民主選舉的素養,即參加選舉的態度和能力,是影響選舉效果的重要因素
第二、是否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這項權利,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
第三、怎樣行使選舉權,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的體現,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養高低的重要標志
B、如何使用自己的選舉權利
第一、端正選舉態度,提高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提高選舉能力;
第二、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在周全考慮、理性判斷的基礎上,鄭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例:某縣人大代表換屆選舉中,選民明確提出,不了解的候選人不選,不辦實事的候選人不選,不替百姓說話的候選人不選。“三不選”表明:(B)
A、選舉權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
B、選民的民主意識顯著增強
C、我國選舉制度已經完善
D、人大代表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
二、我國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民主決策)
1、決策的重要性
2、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渠道0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A、內容:公民向決策機關反映意見、提出建議
B、方式:電話、信函、傳真、電子郵件、新聞媒介
C、依據(原因):拓展民意反映渠道,是決策機關進行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D、意義(目的):使決策反映社情民意,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2)專家咨詢制度
A、內容:專家學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相關信息,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進行分析論證
B、方式:論證會、座談會
C、依據(原因):專家學者的專業知識和相關信息
D、意義(目的):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
(3)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
A、內容:決策機關將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項決策進行公示,讓公民了解后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B、方式:公示
C、依據(原因):公民享有對社會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這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
D、意義(目的0:有利于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的參與度
(4)社會聽證制度
A、內容:對同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公民充分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B、方式:聽證會
C、依據(原因):決策機關擬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D、意義(目的):聽證的目的是為了決策利民
3、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
(1)從決策者的角度看:
A、有助于決策者充分發揚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
B、有助于決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決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2)從公民的角度看:
A、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提高落實決策的自覺性,推動決策的實施。
B、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鍛煉參與決策的能力,增強政治責任感。
辨析:(2007年高考政治廣東卷)某政府計劃為某村招商引資,鎮政府向村民詳細介紹了該項目情況,并請某民商議。村民會議投票表決,同意在本村引資建廠。幾年后,該項目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深受村民歡迎,鎮政府威望也進一步提高。
辨析:政府事事讓村民決策,就能增強政府權威。
①政府具有組織經濟建設等職能,所以政府不能事事讓村民決策。
②我國農村實行村民自治,所以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情,應由村民會議按照少數服從多數原則討論決定。
③政府必須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同時必須堅持依法行政,既要切實履行政府職能,又要尊重村民民主管理權利,才能樹立政府權威。
三、我國的村民自治與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義(民主管理)
(1)我國基層民主自治(基層群眾自治)
①實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基層民主中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②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礎群眾性自治組織,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務的機構
③居民委員會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民主管理機構,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組織
例:我國村民委員會選舉經歷了一個從委任到選舉制,從直接選舉到間接選舉、從等額選舉到差額選舉的轉變過程,實現了從不規范到逐步規范。這反映出:B
①我國的基層民主的程度進一步提高 ②我國人民當家做主,直接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③我國的基礎民主逐步走向規范化 ④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程度很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辨析: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就是基層政權組織
A、村民委員會和城市居民委員會(或企事業單位的職工代表大會)的性質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是國家機關,不是基層政權組織,不是基層經濟組織,也不是基層社會團體。都是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組織形式。
B、我國的基層政權組織是指鄉鎮一級的人民代表大會和鄉鎮人民政府。
(2)村民自治的內容:
①自己選舉當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礎,也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徑
②村民可以通過村民會議等形式,發表意見,參與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決策和管理。
③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規民約等形式,使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行為,用民主辦法管理村里事務的有效途徑。
④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干部、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
例:下列有關村民自治的觀點中,正確的是:C
①村民可以直接投選舉村干部
②制定的村民自制章程和村規民約只要對村民有利就可以
③村委會主任由鄉鎮政府任命
④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干部、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等形式,都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居民自治的作用、內容
作用:
A、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B、調節居民糾紛
C、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D、反映居民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
內容:
A、委員會干部由居民民主選舉產生;
B、干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務,要提請居民會議討論決定;
C、居民委員會實行辦事公開制度,定期向居民會議匯報工作,接受居民監督和質詢。
(4)農村村民自治與城市居民自治的意義
實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擴大基層民主,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辛福生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也是法治社會主義的基礎性工作。
四、我國公民的民主監督和實施民主監督的合法渠道(民主監督)
(1)公民民主監督權的內容:
批判和建議的權利:申訴、控告、檢舉的權利。
(2)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渠道和方式
①信訪舉報制度
A、含義:通過給國家機關寫信、打電話或向有關人員當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意見,提出批判建議
B、方式:信函、電話、手機短信、當面指出等
C、特點:是行使憲法所規定的提出批評、建議、申訴、控告和檢舉權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民主監督的有效方法
D、作用:為公民監督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
A、含義:將自己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反映給大人,形成人大代表的議案,上傳到國家權力機關
B、方式:通過人民代表大會以議案質詢的方式
C、特點:人大代表一頭連著國家權力機關,一頭連著人民群眾,起紐帶作用
D、作用:使公民的民主監督得以真正落實,得到切實保障
③輿論監督制度
A、含義:依法在新聞媒體上公開發表意見
B、方式: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
C、特點:透明度高、威力大、影響大、時效快
D、作用: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發揮獨特作用
(3)民主監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
(4)公民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意義
A、有利于消除腐敗現象,克服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
B、有利于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C、有助于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5)公民要負責地行使民主監督權利(要求)
A、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勇于行使監督權
B、依法行使監督權;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以舉報為名制造事端,干擾監察機關的正常工作,不能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
關于公民的政治參與應注意理解:
(1)負責任地實行民主監督,是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原則的要求。公民通過多種形式行使監督權,是人民行使當家做主權利的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表現,但公民要遵守法律的規則和程序。
(2)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四種方式中,民主決策影響著其他“三個民主”。決策是否民主,是對民主選舉質量高低的檢驗;民主決策是民主管理的先決條件,只有民主決策才能科學決策,而科學決策是有效管理的前提;民主決策是民主監督的重點。
五、有序地參與政治生活(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1、有序與無序參與政治的區別
(1)是否遵循法律、貴族、程序參與民族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
(3)是否正確處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2、有序政治參與的保證
一是黨的領導,二是遵循法律
3、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1)要遵循“有序”、“合法”的原則:
A、所謂“有序”是指公民表達政治意愿和要求時,應通過正常的渠道和途徑進行“無序”地混亂參與,則會嚴重地破壞社會安定和人民生活的穩定。
B、所謂“合法”是指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
(2)要樹立民主參與意識,提高責任感、參與感、增強主人翁精神;
(3)要提高民主參與能力
A、要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民主參與打下理論基礎;
B、要積極關注國內外政治事件,提高自己的政治辨別能力、政治敏銳性和政治熱情。
C、要積極參與民主參與實踐。這是樹立民主參與意識,提高民主參與能力的最終落腳點。
1、《求是》載文指出,在前兩次換屆選舉中,個別地方采取由選民直接選舉鄉鎮長的做法,并把這種做法當做擴大基層民主選舉干部的一種嘗試,這不符合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在這次換屆選舉中,一定要嚴格依照憲法和地方組織法的規定選舉產生鄉鎮長,避免類似由選民直接選舉鄉鎮長的情況再次發生。這表明:D
①公民要依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
②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權利
③公民要依法實行民主選舉
④在政治生活中要崇尚民主與法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就是不斷拓寬渠道,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合法、負責、理性有序地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這一要求表明:C
①在我國,公民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是不受限制、無條件的
②在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
③公民的政治參與應該依法有序進行
④公民應自覺提高自身素質,負責任地實行民主監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張老師
男,中教中級職稱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潛心研究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探索創新,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