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视频官网_国产尤物精品视频_在线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首頁 > 人教版 > 高中 > 政治 > 必修3 >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復習課第4課《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必修3)

點贊 收藏 評價 測速
課堂提問

課程內容
《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

一、傳統文化的含義、特點及其表現
1、傳統文化的含義
傳統文化是①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②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③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概念解析:
①打上了歷史的烙印、帶有民族色彩
②存在于現實生活中、滲透到各個領域
③具有相對穩定性
從歷史到現實——具有繼承性特點
2、傳統文化的特點
繼承性、相對穩定性、鮮明的民族性
3、傳統文化繼承性的表現
傳統習俗(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傳統建筑(展現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傳統文藝(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思想(傳統文化影響的重要體現)
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區別:
(1)含義不同: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則是指某一民族在歷史和現今所共同創造的能夠代表其民族特點的文明成果的總和。
(2)側重點不同:傳統文化側重于更多的是指過去遺留或流傳下來的文化內容。側重于過去的文化,后者則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著、并不斷發展更新著、表現著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內容。側重于當今的文化
(3)特點不同: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歷史性、繼承性而民族文化主要特點是具有地域性
(4)參照物不同:并不在同一個層面上,傳統文化往往是與現代文化相對而言,民族文化往往是外來文化相對而言。
(5)性質不同:傳統文化里面既有精華又要糟粕,性質呈現為中性,而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的體現,是正面肯定的。
(6)指向同:傳統文化的內涵,包含風俗、禮儀、信仰、習慣等,主要是一種道德與宗教的價值,也具有政治與教育的含義。民族文化的內涵,包含風俗等的層面,但更多指文化精神和價值系統,尤其是往往被賦予了現代的特殊價值,因而更多具有政治與教育的含義。
(7)穩定程度不同:傳統文化是歷史留下仍保存在今天的,具有穩定性而民族文化往往是在舊的基礎上有新的開展與變化是發展變化的。
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聯系:(1)都是指民族國家歷史上形成的、固有的、能從各個不同的層面表現出民族國家面貌特色的文化部分,都具有民族性,都是反映一個民族的特點的文化。
(2)民族文化本身滲透著傳統文化,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2、傳統文化繼承的表現

形式 傳統習俗 傳統建筑 傳統文藝 傳統思想
含義 指在一定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或世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 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 文學藝術,成為民族精神的火炬 包括在長期歷史積淀中形成的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道德觀念
影響 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 在世界建筑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有悠久的歷史,蘊藏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
地位 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例子 元宵節看花燈、吃湯圓、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等 有宮廷、民用、宗教、橋梁、園林、城市建筑等,如北京菊兒胡同 京劇、武術、詩賦、散文、書法等 “大同”世界
“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
3、傳統文化的特點
(1)傳統文化具有歷史繼承性
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首相,傳統文化產生于過去,打上了歷史的烙印
其次,傳統文化延伸到現在,仍然存在于現實中。
(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①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②因時而變
①穩定性+②穩定是相對的
注意:這里的“穩定”是“相對穩定”而非“永恒不變”,一定要把握傳統文化其“變的絕對性”與“不變的相對性”。
(3)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過程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精神根基)。
在我們傳統文化的血脈中,始終涌動著對祖國統一的強烈認同感。
(2009廣東)“信”是我國歷史上儒家倡導的“五常”之一,今天我們仍然提倡“誠信”,表明傳統文化具有:C
A、較大的包容性
B、較強的保守性
C、相對穩定性
D、鮮明的民族性
(2009年安徽卷)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它是在18世紀下半葉經徽戲、秦腔、漢調的交融,并借鑒吸收昆曲、京腔之長而形成的。京劇的形成體現了:C
A、各具特色的文化藝術異彩紛呈
B、中華文化薪火相傳和一脈相承
C、中華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夠實現融會貫通
4、傳統文化的影響(作用)
影響(雙重作用):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政治的變化,傳統文化如果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阻礙社會進步、妨礙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
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促進國家的興旺發達,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1、正確的態度: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2、原因
(1)從民族、國家、社會的角度來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租用,才能興旺發達
(2)從個人角度來看: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
3、具體要求:
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
A、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
B、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文化的作用的兩面性與傳統文化作用的兩面性:
文化的作用: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傳統文化的作用: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就能對社會和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傳統文化如果一成不變,就會阻礙社會進步,妨礙人的發展
三、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1、外在因素:社會制度的更替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每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的斗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
2、內在因素:科學技術和思想運動
(1)科學技術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的發展。當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及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
(2)思想運動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的發展
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先導,大大促進了文化自身的發展
3、教育因素——教育方式的變革
①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教育能夠以濃縮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
③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四、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1、文化發展:
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繼承:
是對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的肯定、繼承和發展。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而是要不斷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
3、二者的關系:
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
4、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
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辨析:對待傳統文化,首先是基礎,其次是發展。
(1)對待傳統文化,既要繼承,又要發展。
(2)繼承傳統文化,就是對傳統文化的精華要肯定,要發揚。繼承,并不是全盤接受。文化的發展,就是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當然也不是全盤否定傳統文化
(3)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并不是在繼承之后才發展,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和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而不是先后的兩個過程。
(4)題目觀點把繼承和發展分為先后,是不科學的。
注意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一:文化的發展就是對舊文化的完全否定
文化的發展是指在繼承的基礎上的發展,不是對舊文化的簡單否定。傳統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文化的發展是克服傳統文化里面的糟粕又保留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曲折性的上升,前進,認為文化的發展就是對舊文化的完全否定,其實質是沒有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否定了繼承
誤區二:繼承與發展是對立的兩個方面
繼承指的是承襲傳統,而發展指的是不斷改造舊文化,創造新文化的過程,二者是不矛盾的。繼承與發展都處于文化發展這一個過程中,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發展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的,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而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有著密切的聯系。
認為繼承與發展是對立的兩個方面,看到了兩者的不同,但割裂了二者的內在聯系,其實質否定了繼承與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

比較   文化傳播 文化繼承
區別 側重 橫向——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 縱向——同一個國家的歷史與現實之間
原因 文化具有多樣性 文化具有繼承性
態度 洋為中用,對外推廣 古為今用,發揚光大
共同點 都能促進文化的發展;都存在精華與糟粕,要辯證分析;教育在其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關系
(1)區別:
①含義不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指要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指在文化繼承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②側重點不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側重于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側重于對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是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2)聯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前提和基礎;“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必然要求,二者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尚老師

男,中教中級職稱

重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教育學生,愛生活,愛他人,愛集體,愛國家,做學問首先要學會做人。

評論

點此登錄 后即可暢所欲言

[江蘇省] 還不錯

152****8552

2020-02-17 11:05:07

[西藏] Hao

182****2100

2016-07-21 14:43:33

聯系我們 版權說明 幫助中心 在線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