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7課《紅軍不怕遠征難》
一、單選題
1.“長征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不斷進取。下列紅軍長征路線按照行程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央革命根據地—遵義—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吳起鎮—會寧
B.中央革命根據地—金沙江—遵義—赤水河—湘江—吳起鎮—會寧
C.中央革命根據地—湘江—遵義—赤水河—金沙江—吳起鎮—會寧
D.中央革命根據地—遵義—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吳起鎮—會寧
2.為了弘揚“長征精神”,某校學生編排課本劇《紅軍不怕遠征難》。下列可入選的臺詞或劇情是( )
甲:長征,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乙:紅軍巧渡金沙江后,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進入甘肅
丁: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 丙、丁
3.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編寫《紅軍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下列幾個歷史場景,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B.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 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
D. 紅一方面軍同陜北紅軍會師吳起鎮,長征結束
4.“1935年1月的一次會議上,一向發言很少準備提綱的毛澤東這次卻破例了。他不僅說明軍事失利問題的原因在于進攻時的冒險主義,防御時的保守主義,突圍時的逃跑主義,而且闡述了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下列表述與這次會議相關的是( )
A.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B.確立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C. 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
D.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5.在“弘揚長征精神”宣傳活動中,小武模擬“重走長征路”,正確的行程是( )
①遵義
②瑞金
③吳起鎮
④瀘定橋。
A. ②①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④③
7.下列關于長征歷史意義表述正確的是( )
A.使得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B.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C.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準備了條件
D.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8.長征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多次戰役戰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這體現出( )
A.國民革命的光明前景
B.北上抗日的戰略目標
C.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
D.解放戰爭的艱苦歷程
9.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革》一書中寫道:“十余萬共產黨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們在江西的防御陣地…用一年時間步行約6000英里,這是人類耐久力的偉績,至今仍具有傳奇性。”他說的“具有傳奇性”的“偉績”是指( )
A.南昌起義
B.井岡山會師
C.紅軍長征
D.百團大戰
二、材料分析題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2)200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多少周年?
(3)你認為紅軍長征最值得我們學習什么?
長征的原因
1.外部原因:蔣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圍剿紅軍。
2.內部原因:“左”傾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湘江之戰是關系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突破湘江,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余人。
遵義會議 時間:1935.1
地點:貴州遵義
內容: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 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意義: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 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二萬五千里長征結束的標志是: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
長征勝利的意義:
1.歷史意義:(1)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
(2)保存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基本力量;
(3)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現實意義:給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
堅定信念、積極進取的樂觀主義精神;
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
不怕犧牲、前仆后繼的獻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萬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張老師
女,中教高級職稱
歷史教研組長,年級主任,中學高級教師。 有很高的教研、教育、教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