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2021年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第十二課 《論語》十二章
一、填空題
2.孔子首開私人講學之風,主張“”和“”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識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導施行“”。自漢朝“獨尊儒術”以后,歷代封建統治者都尊孔子為“圣人”孔子的學說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中國兩千多年。他被譽為“萬世師表”、“千古圣人”、“至圣”、“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二、主觀題
1.解釋詞語
(1)十有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耳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心所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諭矩。”(翻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劉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市級重點中學語文語教師,市級骨干教師、優秀教師,市語文教學改革科研組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