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內容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新學年開始了,修身課上,奉天東關模范學校的魏校長向學生們提出一個嚴肅的問題:“你們為什么而讀書?”
“為家父而讀書?!?/span>
“為明理而讀書?!?/span>
“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庇腥烁纱噙@樣回答。
有位同學一直默默低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長注意到了,他打手勢讓大家安靜下來,點名讓那位同學回答。那位同學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的回答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么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么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魏校長聽了,高興地連聲贊嘆:“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此生!”
這位同學是誰呢?他就是周恩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
周恩來出生于1898年。十二歲那年,他離開家鄉江蘇淮安,隨回家探親的伯父來到了東北。在奉天上學的時候,伯父告訴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國人占據了,不要隨便去玩,有事也要繞著走,免得惹出麻煩沒有地方說理。
少年周恩來疑惑不解,問道:“被外國人占據?為什么呢”
“中華不振哪!”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么。
十二歲的周恩來當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話,但是“中華不振”四個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卻讓他難以忘懷。
一個星期天,周恩來背著伯父約了一個同學來到了被外國人占據的地方。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街道上熱鬧非凡,往來的大多是外國人。
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他們湊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女人正在哭訴著什么。一問才知道,這個女人的親人被外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給她撐腰,懲處這個外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外國人,反而訓斥她。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這是在外國人的地盤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大家只能勸慰這個不幸的女人。
此時的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這四個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國和人民從苦難和屈辱中拯救出來呢?這個問題像一團烈火一直燃燒在周恩來心中。所以,當修身課上魏校長提出為什么而讀書這個問題時,就有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響亮回答。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2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一、填空題
1.給加粗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崛(A.jué B.qū)起 沈(A.shěn B.zhěn)陽
2.看拼音,寫詞語。
xiōng huái yí huò xùn chì zhōng huá bú zhèn
() () () ()
sù xī fán rǔ zàn zū
嚴()清()非()屈()()美()界
3.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再選擇合適的詞語填空。
若有() 為之()()忘懷
()不解 熱鬧()()右盼
(1)小明上課沒有養成好習慣,上課總是()。
(2)對她莫名其妙的行為,我()。
4.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合適的答案。
(1)“誰知中國刑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外國人,反而訓斥這個女人。”的意思是()。
A.誰也不知道中國刑警為什么懲處肇事的外國人,反而訓斥這個女人。
B.誰也想不到的是中國刑警不去懲處肇事的外國人,反而訓斥這個女人。
(2)“但這是在外國人的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改為陳述句是()。
A.但這是在外國人的租界里,誰都敢怎么樣。
B.但這是在外國人的租界里,誰都不敢怎么樣。
(3)有志者當效周生的意思是()。
A.有志氣的人要效仿周恩來先生。B.周恩來先生應當做一個有志氣的人。
(4)“中華不振”的意思是()。
A.中國人面對外國的侵略熟視無睹,只是敢怒不敢言。
B.中國人們很久都沒有遇到過令人振奮人心的消息了。
二、閱讀理解
課內閱讀。
此時的周思來才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這四個字的沉重(chóng zhòng)分量(liang liáng)。怎么把祖國和人民從苦難(nán nàn)和屈辱中拯救出來呢?這個問題像一團(烈 列)火一直燃燒在周思來心中。所以,當修身課上魏校長(提 題)出為什么而讀書這個問題時,就有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響亮回答。
1.在正確的字音下面畫上“ ”。
2.用“ ”畫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
這句話把比作,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的作用是
3.說說你是為什么而讀書呢?說說你的理由。
相關人物
周恩來(1898-1976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畢業于南開大學,早年留學日本、法國等地,回國后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1976年逝世。
我會認
jué shěn fàn wèi xī
崛起 沈陽 模范 魏校長 清晰
xiào huái zū huò chì
仿效 淮安 租界 疑惑 訓斥
我會寫
沈 肅 晰 振 胸 懷 贊
效 租 疑 惑 凡 顧 訓 斥
詞語解釋
熱鬧非凡:形容熱鬧的場面或景象。本課指租界里來往的外國人很多,很熱鬧。
疑惑不解:因為有疑問而困惑不能理解。本課指周恩來對伯父說的中國人不能到租界的話不能理解。
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說一說課文寫了什么事?
課文先寫立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再寫耳聞“中華不振”,最后寫中國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
給課文劃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在修身課上,周恩來表明了心跡: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第二部分(第11-14自然段):聽伯父說“中華不振”,他疑惑不解。
第三部分(第15-17自然段):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無處說理,體會“中華不振”。
齊老師
女,小教高級職稱
多次被評為市教育系統“十佳班主任”,連續榮獲市教育局“教學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