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內容
《月光曲》
兩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樂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哪!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哇!”一個男的說:“是呀,可是音樂會的人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里,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里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醒過神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相關人物
貝多芬 (1770~1827)德國著名鋼琴家,其父為德國宮廷歌手,他從小就隨父親接受了嚴格的音樂訓練,學會了彈琴與作曲。他畢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貝多芬二十八歲時聽力開始減弱,五十歲時,兩耳失聰,但仍堅持創作。他一生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樂曲,主要作品有交響曲九部、鋼琴奏鳴曲三十二首。貝多芬在奧地利維也納逝世,終年57歲。1827年3月29日,貝多芬的葬禮舉行時,有二千多人參加護靈。貝多芬對音樂的最重要貢獻是交響曲,因此他被譽為“交響樂之王”。
生字
yīn là mò mánɡ
茵 蠟 陌 盲
jiàn lín shà lù
鍵 粼 霎 錄
詞語
幽靜 蠟燭 譜寫 失明 陌生
純熟 清幽 琴鍵 微弱 陶醉
蘇醒 飛奔 記錄 恬靜 霎時
萊茵河 陌生人 盲姑娘 入場券
斷斷續續 微波粼粼 水天相接 波濤洶涌
理解詞語
幽靜:優雅寂靜。課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靜。
琴鍵:風琴、鋼琴等上面裝置的白色或黑色的供演奏時按動的部分。
霎時:極短的一點時間。
萊茵河:歐洲一條大河。源出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流經奧地利、法國、德國、荷蘭等國。全長1320千米。
譜寫:編寫(歌曲或樂曲)。
水天相接:形容水面廣闊,遠遠看去,好像和天連接在一起。
波濤洶涌:形容大浪猛烈地向上涌。
斷斷續續:一會兒中斷,一會兒繼續。
多音字
傳:chuán 傳說 傳單;zhuàn 傳記
彈:tán 彈琴 彈奏;dàn 子彈 彈弓
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記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紹月光曲的來歷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講月光曲的創作過程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講月光曲的譜寫
按《月光曲》這個故事的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連起來說說,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寫貝多芬在散步時聽到盲姑娘兄妹的談話,就給盲姑娘彈了一首鋼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是貝多芬,他又即興為盲姑娘彈了一曲,并飛奔回客店連夜記錄了下來。
董老師
女,小教中級職稱
風趣幽默,能夠將自身豐富的人生感悟、引人入勝的好書與學生共同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