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比較·探究》
《讀書雜談》
——七月十六日在廣州知用中學講
因為知用中學的先生們希望我來演講一回,所以今天到這里和諸君相見。不過我也沒有什么東西可講。忽而想到學校是讀書的所在,就隨便談談讀書。是我個人的意見,姑且供諸君的參考,其實也算不得什么演講。
說到讀書,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書來讀就是了,但是并不這樣簡單。至少,就有兩種:一是職業的讀書,一是嗜好的讀書。所謂職業的讀書者,譬如學生因為升學,教員因為要講功課,不翻翻書,就有些危險的就是。我想在坐的諸君之中一定有些這樣的經驗,有的不喜歡算學,有的不喜歡博物,然而不得不學,否則,不能畢業,不能升學,和將來的生計便有妨礙了。我自己也這樣,因為做教員,有時即非看不喜歡看的書不可,要不這樣,怕不久便會于飯碗有妨。我們習慣了,一說起讀書,就覺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實這樣的讀書,和木匠的磨斧頭,裁縫的理針線并沒有什么分別,并不見得高尚,有時還很苦痛,很可憐。你愛做的事,偏不給你做,你不愛做的,倒非做不可。這是由于職業和嗜好不能合一而來的。倘能夠大家去做愛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飯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現在的社會上還做不到,所以讀書的人們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強強的,帶著苦痛的為職業的讀書。
現在再講嗜好的讀書罷。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強,離開了利害關系的。——我想,嗜好的讀書,該如愛打牌的一樣,天天打,夜夜打,連續的去打,有時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來之后還是打。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贏錢,而在有趣。牌有怎樣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聽得愛賭的人說,它妙在一張一張的摸起來,永遠變化無窮。我想,凡嗜好的讀書,能夠手不釋卷的原因也就是這樣。他在每一葉每一葉里,都得著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擴大精神,增加智識的,但這些倒都不計及,一計及,便等于意在贏錢的博徒了,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不過我的意思,并非說諸君應該都退了學,去看自己喜歡看的書去,這樣的時候還沒有到來;也許終于不會到,至多,將來可以設法使人們對于非做不可的事發生較多的興味罷了。我現在是說,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但請不要誤解,我并非說,譬如在國文講堂上,應該在抽屜里暗看《紅樓夢》之類;乃是說,應做的功課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個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現在中國有一個大毛病,就是人們大概以為自己所學的一門是最好,最妙,最要緊的學問,而別的都無用,都不足道的,弄這些不足道的東西的人,將來該當餓死。其實是,世界還沒有如此簡單,學問都各有用處,要定什么是頭等還很難。也幸而有各式各樣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學家,到處所講的不是“文學的分類”便是“詩之構造”,那倒反而無聊得很了。
不過以上所說的,是附帶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讀書,本人自然并不計及那些,就如游公園似的,隨隨便便去,因為隨隨便便,所以不吃力,因為不吃力,所以會覺得有趣。如果一本書拿到手,就滿心想道,“我在讀書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勞,因而減掉興味,或者變成苦事了。
《讀書的三種姿勢》
讀書的姿勢大致有三種。第一種是躺著讀,這是陶淵明所標榜的好讀書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一定實行的辦法;而大多數文學愛好者就是這樣讀得,其特點是沒有固定的目的,真所謂博覽群書。這種讀書姿勢聯系著一種態度,那就是讀著玩的,讀得順就讀下去,讀不順干脆就睡著了也無所謂。這種讀法,是一種休息、消遣,也許還是一種享受。日積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長知識,豐富精神生活,領悟人生的意義。但是,除非是天賦特別好的個別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這樣輕松地達到目的的。
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種姿勢,就是要坐著讀。古人講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種姿勢,而且是一種心境、態度,一種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態度,通常我們說求學問,為什么要說“求”呢,那是意味著追求。要追求就得認真、嚴肅,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著相比,這里有強制自己心無旁騖的意味。這是最基本的一種讀書方法。大中小學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采取了這種方法。
這種方法的要領是對于書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個字,都一絲不茍反復鉆研,甚至背誦。上下左右聯系,前后貫通思考,力求全面、準確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勢表現出一種精神,那就是鉆研,不滿足停留在表面上。一般說文字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給你一種天衣無縫的感覺。如果你沒有刻苦鉆研的精神,即使坐著,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坐著讀的關鍵是開放心靈,讓它像海綿一樣吸收書中全盤的精義。古人說的虛懷若谷,大致可以形容這種心靈狀態。
這種讀書的方法雖然很好,但還不是最好。因為坐著鉆研,全盤吸收,就意味著你承認所讀的書本是絕對正確的,不包括任何錯誤的。但是這樣囊括絕對真理的書是沒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種歷史和個人的局限。毛澤東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不犯錯誤,一種是已經死了的人,一種是還沒有生出來的人。對于書,也可以這樣說。坐著鉆研的時候,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動的。讀書是為了認識世界和人生,而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實踐中去體驗,書本只是一種向導和坐標。因而你要主動地用你自己的體驗和智慧去檢驗它,或者用馬克思的術語說,“批判”它。這時候,你就用不著虛懷若谷了,你也不用把書上的每一句話都當作天條,在追求真理的時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這時,你得改變一下讀書的姿勢,當然絕對不能躺著讀,也不能滿足于坐著讀,你得站起來,也就是用俯視的姿態,把書上的東西用實際情況去檢驗,去分析,用你自己的頭腦去批判。當你發現書中所說哪怕是有一點與實際不符時,你就要揪住不放,因為這就意味著你的認識有了提高,你已經發現了問題,而發現問題往往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這就是說在這一點上,你已經比書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一點。這時你當然還要反復思考,但是千萬千萬不要輕易放棄,不要有任何的謙虛,這時候用得上孔夫子一句話,叫做當仁不讓。這是一個機遇,你和權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來了。也許你當時還意識不到,但是當你日后回想起來的時候你會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臉上會出現無聲的微笑。
以讀《荷塘月色》為例。粗粗地讀,可以躺著,覺得朱自清的語言極美。有些人會喜歡他那一連串的排比句,留下了好印象。如果進一步鉆研,就不能躺著,得坐起來,仔細玩味全文。反復讀幾遍,你就會覺得并不是每一句、每一段都同樣的好,而是有些段較好,有些段就不那么好。如文章快結束時,有沒有必要引用梁元帝《采蓮賦》中那么長一段質量并不見佳的賦體駢文呢?當然最好的是那把荷葉和荷花的香氣用聲音來形容的句子了,淡淡的香味像遠處高樓上縹緲的歌聲似的。還有在月光下,將光和影的效果用小提琴的名曲來形容的句子。懂得一點文藝理論的人會想起錢鐘書先生所闡釋的“通感”。至于一個人在月光下,“便覺是個自由的人”,享受那“獨處的妙處”,是不是也同樣的好呢?這時,光是坐著,就不夠了。你得站起來。余光中說這一段把話說得這么白,是敗筆,中學生水平!你同不同意呢?我是不同意的。我覺得整篇文章就這一段最深刻、最漂亮。在當時的散文中還沒有一個作家把孤獨寫成是一種自由,一種白天里群居時不可能有的自由。經過仔細的思考以后,你堅定地相信余光中不一定對,這比起懾于余先生的權威而輕易同意他的意見,要強得多了。
這時,你就站起來了。
《黃生借書說》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讀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為一說,使與書俱。
閱讀練習·探究
一、《讀書雜談》《讀書的三種姿勢》中的哪些觀點在《孔孟輪學習》中可以找到相應的名言?讀了《讀書雜談》和《讀書的三種姿勢》對你有什么啟發?就此展開討論。
二、在《讀書雜談》中作者很推崇“嗜好的”讀書,但并不片面,你讀一遍后能全面復述作者的觀點嗎?如果說不出來,請讀到說出來為止。
三、試設想,袁枚和柏楊相遇,關于借書的利弊,他們會怎樣對話?
四、背誦《黃生借書說》全文。解釋下列句中的“為”字。
1、非讀書為然
2、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3、為一說,使與書俱
4、知之為知之
5、今夫弈之為數
6、為是其智弗若與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陳老師
女,中教中級職稱
優秀教師,指導學生參加競賽,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