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 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1課《古代日本》
一、單選題
2.大和的世襲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隸以及地位近似奴隸的部民,他們之間不斷爭戰使矛盾日益尖銳,而部民也不斷反抗。此時中國唐朝的統一和興盛,強烈刺激了大和統治者。于是天皇決心實行改革。此則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內容
C.大化改新的性質
D.大化改新的影響
3.唐朝初年,遣唐使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對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發生的實質性變化是( )
A.天皇掌握了實權
B.引進中國先進制度
C.緩和了各種矛盾,穩定了政局
D. 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6.日本的12世紀晚期至19世紀中期被稱為幕府統治時期,是因為( )
A.天皇、將軍、武士構成了日本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
B.幕府將軍把持國家大權,天皇成為虛君
C.天皇為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D.統治者在幕府議政
9.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的措施不包括( )
A.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
B.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
C.國家把土地賣給農民耕種
D. 統一賦稅
學習目標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統一的大和政權;
2.掌握大化改新的內容及意義;
3.理解武士集團的形成原因和幕府統治的發展。
一、6世紀前的日本
1世紀前后,開始出現早期國家;
3世紀時,在本州中部出現了一個較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叫“大和國”;
5世紀時,大和統一了日本;
最高統治者:稱“大王”。
二、大化改新
六七世紀時,日本社會發生了什么變化?
社會矛盾十分尖銳,下層民眾反抗。→奴隸主貴族之間的矛盾 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
日本“大化改新”
1、背景(原因)
(1)國內:社會矛盾尖銳(根本因素)
(2)國際:中國隋唐的制度先進;朝鮮的新羅國興起(催化因素)
2、時 間: 646年
3、人 物:孝德天皇,年號大化
詔書規定: 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
第二,關于租稅,效法唐朝租庸調制。
第三,確立中央集權國家制度。
第四,效法隋唐的科舉制,以才選官。
4、內容
(1)政治方面: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
(2)經濟方面: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給公民,六年一頒,不能終身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等。
比較日本大化改新與中國隋唐政治經濟制度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中國隋唐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
政治
中央集權、科舉制;
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
經濟
實行均田制、租庸調制
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給公民,六年一頒,不能終身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等
5、大化改新的意義
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6、大化改新的啟示
一個民族要繁榮強盛,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學習和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正視自身的不足,銳意改革,與時俱進,重視教育,促進本民族的發展。
要注意保持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三、武士和武士集團
1、武士集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貴族、豪門、寺院大量購買、兼并土地,組成莊園。大莊園享有“不輸不入”的特權,既不向國家納稅,也不許地方官吏進入莊園,干涉莊園事務,中央對地方逐漸喪失了控制能力,社會政局動蕩.
(2)地方豪強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組成一種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的軍事集團,成員成為“武士”。
(3) 小的武士團追隨、服從一個更大的首領。組成大的武士團。
2、幕府統治的形成的標志是什么?
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
3、幕府與天皇之間關系怎樣?
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實際上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
4、武士效忠的對象是誰?武士道的實質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僅是國家。武士道的實質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
小結
古代日本 統一:五世紀初,大和統一日本
大化改新:背景 時間 內容(政治上、經濟上) 意義
武士和武士集團:武士集團的形成、幕府統治的建、武士道
張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熱愛教育,有多年教學經驗,講課風趣幽默,親和力強;條理清晰,重點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