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自然地理環境由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并非簡單地匯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間上結合起來,而是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巖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的整體。
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系統,除了具有每個地理要素的獨特功能外,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
生產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環境具有合成有機物的能力。生產功能主要依賴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提供葉綠素,大氣提供熱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巖石圈提供水分及無機鹽。光合作用通過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將生物、大氣、水、土壤、巖石等地理要素統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條件下,生產出有機物。由此可見,生產功能是自然環境的整體功能而非單個地理要素的功能。
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質保持穩定的能力。例如,大氣本身不具有減緩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環境中,通過個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卻能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例如,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鈣,加速形成碳酸鈣沉淀。可見自然地理環境擁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備的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每時每刻都在演化,如我們熟知的氣候變化、地貌變化等。各個要素的發展演化史統一的,一個要素的演化伴隨著其他各個要素的演化。或者說,每個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環境演化的一個方面。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變化過程,保證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協調,是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重要變現形式。
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及整個地理環境狀態的改變。例如,陸地表面的森林植被,特別是熱帶雨林具有平衡大氣分成平衡大氣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壞,將會引起全球氣候的變化,并導致整個生態環境的功能失調。相反,植樹種草,可以調節局部小氣候,改善水文狀況,保持水土,促使生態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
在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類活動比較容易導致生物發生變化,并由此帶動其他要素發生變化。水也是比較容易受人類干擾的自然地理要素,而巖石受人類直接影響相對較小。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李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先進教育工作者,市歷史教學與研究科研組帶頭人,注重教學改革與實踐,課堂氣氛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