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视频官网_国产尤物精品视频_在线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首頁 > 人教版 > 高中 > 歷史 > 必修3 > 正文

高中歷史第一單元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必修3)

點贊 收藏 評價 測速
課堂提問

課程內容

《“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1、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
經濟:春秋戰國時期經濟迅速發展,為學術文化繁榮提供物質條件。
政治:社會大變革和各國紛爭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會環境。
思想文化:私學的興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識、身份自由的思想家,為學術繁榮提供了輿論陣地。
根本原因:社會大變革。
2、代表人物
儒家:孔、孟、茍
道家:老、莊
法家:韓非子
墨家:墨子
兵家:孫臏
3、影響:“百家爭鳴”是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展歷上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
二、孔子和早期儒學
(一)、仁者的叮嚀
(1)走進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論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吾十有五而至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我讀《論語》:
仁:(1)含義:“仁者愛人”;(2)途徑:“忠恕”之道(3)治國:“為政以德”
禮:等級制度
鬼神觀:態度敬而遠之
(3)萬世師表
(二)、孟子、荀子與儒家
1、孟子
(1)主要思想:
a、仁政學說——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要求統治者以仁愛之心對待人民,以德服人,爭取民心
仁政學說——民本
評價:孟子的“民本”思想,對中國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對封建統治者緩和階級矛盾,維護統治的長治久安發揮了重要作用。
b、人性本善——仁政學說的理論基礎
孟子認為人性有“四端”?!叭柿x禮智根于心”
c、“養浩然之氣”(重義輕利)
(2)影響:
a、孟子學說是對孔子學說的繼承和發展。
b、《孟子》一書被當做經典。南宋北熹將其列為“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之一。
c、孟子為尊為“亞圣”,地位僅次于孔子,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
2、荀子——先秦思想的總結者
(1)主要思想:尊重客觀規律,并主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樸素的唯物主義)
(2)“性惡論”,認為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惡變善。
(3)政治:禮法并施
孟子、荀子的思想異同


三、道家和法家
初識老子:春秋時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東方智慧:道是萬物之本、無為而治
(一)莊子:
1、主要思想
(1)“齊物”(任何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
(2)逍遙的境界:“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
(3)天與人“不相勝”(人必須順從自然)
(4)文學、美學成就
2、莊子的思想體系與評價
“齊物”的觀點充分反映了沒落貴族失去探究客觀真理的信心。
“逍遙”的人生態度,反映了沒落的貴族悲觀失望的精神狀態。
這些思想在古代社會總的來說起了不良影響。


(二)韓非子的思想
1、主張法、術、勢相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法”是指官府的法律,它好比馬籠頭,是起規范作用的;
“術”是指免、考核臣下的方法,它好比是人駕馭馬的方法,也就是權書
“勢”是指國家政權來說的,君主要做到令行禁止,就必須以掌握權勢為前提,它好比馬鞭,是具有懲罰作用的權威。
三者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其中法是公開的,是約束公眾的;術是統治者個人掌握的,要深藏不露;勢是法和術的基礎,是最重要的,只有掌握了實權,有了巨大的權勢,才可以推行法治,使用權術。
2、反對儒家“以古非今”的歷史觀,認為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主張變法革新。
3、韓非思想的影響
韓非的思想適應建立一統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需要,在西漢以后的1000多年中,這種思想與儒家思想相互為表,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戰國——秦   法家思想備受推崇的原因
(1)有利于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體制
(2)適應當時社會革命和國家走向統一的趨勢
(3)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
(三)墨子和墨家
1、墨家學派組織嚴密:成員成為墨者,領導人成為巨子,是俠客的淵源。
2、墨子的思想
(1)主張“兼愛”、“非攻”
(2)主張“尚賢”
(3)承認上天、鬼神的存在——哲學思想
(4)提倡“尚力”、“節用”、“節葬”
3、墨子思想的影響
戰國時,一度成為顯學,戰過后,不再受人們重視。
墨子的思想為什么成為戰國時期的顯學呢?
長期戰亂,人民渴望和平;生產力的發展,大量小生產者生產,墨家學派思想能夠在小生產者群體中產生共鳴,在當時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
后來為什么不受重視?
戰國以后統治者實行重農抑商,手工業受限制。

(四)百家爭鳴的歷史影響
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在經濟、政治、法律、哲學、軍事、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等眾多領域內所形成的思想理論,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基礎,對后世文學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當時和后來的社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準則(禮)。
道家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
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們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以與時俱進的精神,批判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五)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的三種主要觀點:
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國時偏重人的作用,實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張用法令來統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強加給社會,順應時勢和民心。
(六)如何遏制上課講話的行為
儒家:這是品德問題,主張思想教育。
法家:這是違紀行為,主張嚴格懲罰。
道家:這是無意識的,主張順應自然,等學生自我覺悟。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于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講課生動,幽默,極具個人魅力。不僅注重對學生知識的教授,更是本著“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的教學理念。

評論

點此登錄 后即可暢所欲言

[廣東省深圳市] 好 、、、、、、、、、、、、、、、、、、、、、、、、、、、、、、、、、、、、、、、

wwe186766

2016-07-10 18:07:42

聯系我們 版權說明 幫助中心 在線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