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
回顧:儒學的創立及發展歷程
1、初創:春秋時期孔子“仁”、“禮”
2、形成:戰國時期孟子發展“仁政”學說;荀子:禮法并施
3、重創:秦朝“焚書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創
4、主流:西漢(武帝)董仲舒新儒學:“天人感應”、“大一統”“罷黜儒家,獨尊儒術”
5、危機: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家發展出現危機
6、融合:唐宋時期“三教合一”開始走向融合
7、重興:宋明時期形成以“理”和“天理”為核心的新儒學觀念系統
8、揚棄:明清時期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
一、明清之際進步思潮出現的背景:
(一)政治上:明清王朝政治專制腐朽,人民起義不斷
(二)經濟上:商品經濟蓬勃發展,(資本主義萌芽);是社會風尚發生巨大變化。競相逐利。(根源)
(三)思想文化上:明清八股取士阻撓新思想的發生;程朱理學使思想界呈現出因循守舊的陳腐風氣。不少士人蔑視禮法想沖破傳統儒學四書五經的束縛,有追求個性和發展經濟的要求;一些士大夫尋求改革社會方案,形成“經世致用”思想。
二、明清之際進步思潮的表現
(一)品味“異端”思想家——李贄
《焚書》《藏書》
2、思想主張
反對孔孟學說為權威和思考標準,提倡男女平等
3、評價李贄的思想主張
(1)動搖了“存天理,滅人令人欲”的理論基礎
(2)有一定的思想解放的作用對后世產生影響
4、主要特征:“正直廉潔,離經叛道,狂傲不羈”
5、從他身上學到的可貴品質
堅持真理、勇于斗爭、不畏強暴。正直勇敢等。
經世致用的含義
要學習對現實社會有用的東西,研究學問要和社會實際相結合,不要空談,要活學活用。這種思想主要是針對明末不切實際的學風而產生的。
經世致用思想出現的背景
明朝末期內外交困,危機四伏
士大夫面對危機,尋求改革方案
提倡以史為鑒,提倡研究與結合現實,形成經世致用的思想
(二)體會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1、王夫之
特點:系統批判宋明理學,建立完整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體系。
(1)世界本原
(2)認識論:“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覺乃發”
(3)修養觀:“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2、黃宗羲
特點:反對專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1)批判君主專制
(2)君臣關系:不是奴仆而是師友,無須殺身以事君
(3)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
A、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B、建立內閣、學校(輿論監督)
(4)工商皆本的思想
3、顧炎武
特點:
(1)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
(2)提出“經世致用”思想
背景:出現嚴重脫離社會實際的空疏學風
含義:“經世致用”是中華文化的精華
“經世”的內涵是“經國濟世”,強調要有遠大的思想抱負,志存高遠,胸懷天下
“致用”的內涵是“學用結合”,強調要理論聯系實際,腳踏實地,注重實效。
共同點:
個人經歷:都參加抗清斗爭,晚年隱居著書
政治上:都反對君主專制
經濟上:都主張發展工商業
思想上:都批判傳統儒學,主張經世致用
批判繼承(揚棄)傳統儒學
黃宗羲:批:“君為臣綱”;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顧炎武:批:脫離實際;承:孔子的“博學于文,行已有恥”;提倡“經世致用”,實踐中求真知
王夫之:批:“天命論”、“生知輪”;承:荀子的“天行有常”的樸素唯物思想;建立唯物主義體系
三、對進步思潮的評價
1、將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整個正統思想,具有鮮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戰斗精神
2、經世致用思想、博學考據的治學方法開清代考證學術之風氣,而立足現實、學以致用的觀念也成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君主批判意識對君主專制統治了強烈的沖擊,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在其后數百年間仍具有振聾發聵的啟蒙作用,給后世民眾以深刻的啟迪。
總結:明清之際,隨著王朝統治的腐朽沒落,隨著商品經濟,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隨著時代的變遷,一批新思想家崛起,明代后期的李贄,明末清初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繼承傳統儒學,使儒學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的更近,從而又一次發展了儒學,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于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講課生動,幽默,極具個人魅力。不僅注重對學生知識的教授,更是本著“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