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社會科學論文、隨筆(第三單元)》
這個單元精心編排了三篇課文,其中一篇是雜文,兩篇是隨筆。
雜文是魯迅的《拿來主義》。這是一篇傳統課文,闡述對文化遺產的批判繼承問題。雖然這篇雜文寫于上世紀30年代,但今天讀來依然覺得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充滿著科學價值與革命精神。因為70年來,被這篇戰斗檄文指責為“孱頭”,怒罵為“昏蛋”,鄙夷為“廢物”的人仍小斷冒出來。這篇課文有著精巧的構思,精彩的比喻,嚴密的論證,辛辣的諷刺。
隨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倫理學方面的文章。過去教科書選用的議論文,大都是政論、思想評論和時事評論,關于母愛,父愛之類的議論文章,似乎從來沒有進過課本。選用這篇文章就算開了一個先例。
實際上,這個問題與學生的關系非常密切,每個學生都是在父母的愛的陽光下成長的。我們從小學起已經讀了不少關于父母之愛的文學作品和一般記敘文,現在讀這篇議論文章,就可以上升到理論高度,重新認識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作者弗洛姆是精神分析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宋,他的西方思維方式,他的弗洛
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可以讓大京開闊艱界,活躍思維。
《短文三篇》中《熱愛生命》一文,是典型的隨筆。
它是一段哲人語錄,樸素而又深刻。它告訴讀者,生活是相對于生命而言的,熱愛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時光,熱愛生活。同樣,“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是熱烈豐盈的生命形式的終極狀態,人們如果能夠充分地享用生命所賦予的所有快樂,就不會留意死亡的降臨。針對現在中學生中浪費生命、漠視生命、戕害生命的現象,學習這篇《熱愛生命》,應該是有現實意義的。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只是幾個片段,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但這幾個片段大致有序,并且它的含義深刻而豐富,足以引發大家的深思。它告訴人們,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因為能思想,人區別于頑石或者牲畜,比能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能囊括吞沒人的宇宙。道德的原則要求人“努力好好地思想”。學習這篇課文,應該認識到,要維護人的尊嚴,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信條》看似淺顯或絕對,實際上并非如此。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過,他之所以能獲獎,主要原因就是他牢記并實踐了在幼兒園就學過的那些信條。這篇課文的高明之處,在于作者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而且講得機智、幽默,充滿溫情,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并高高興興去實踐。
基礎知識梳理
1、字音
2、詞語
高考備考
1、雜文:狹義的雜文指現代散文中以議論和批評為主而又具有文學意味的一種文體。是隨感錄、短評、雜說、閑話、漫談、諷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識小品、文藝政論等文體的總稱。
雜文以廣泛的社會批評、文學批評為基本內容,帶有強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啟蒙色彩。在藝術上普遍追求說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般有較鮮明的諷刺、幽默的喜劇色彩和機智、論辯的哲理品格,魯迅是中國杰出的雜文作家,他把雜文推到高度成熟的境地。
閱讀雜文,要聯系時代背景領悟形象的闡述中所蘊涵的道理,品味言外之意,感受寓莊于諧的情趣,還要細心揣摩生動、詼諧、犀利的語言。
2、隨筆:有文就錄,有感就發,有事就記,有理就說,率性而為,不必拘泥。
隨筆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它們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謹嚴,因此,富有“理趣”是它們的突出特色。
閱讀這類文章,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品位妙語佳句,還要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隨筆的分類
常見的現代隨筆有記敘性隨筆、議論性隨筆、說明性隨筆、繪景性隨筆、狀物性隨筆等。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張老師
女,中教中級職稱
優秀語文教師,一直堅守著“不論是在課前課上,還是課后都努力讓每一位家長和學生滿意”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