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統一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
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三個關鍵時期:
一、吞并六國
1、滅六國的進程
秦穆公霸業——秦孝公變法——朝秦暮楚——鐵血長平——掃六合——大統一
朝秦暮楚:洛陽人蘇秦,先后說六國,聯合抗秦,稱為“合縱”。秦國用為國人張儀,勸說各國都助秦國進攻其他弱國,叫“連橫”。合縱連橫的斗爭,持續了很長時間,那時候,各國為了自身利益,時而加入“合縱”時而加入“連橫”,反復無常。
鐵血長平: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空前激烈的長平之戰。趙軍大敗,40多萬人被俘,絕大多數被坑殺。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
秦王掃六合
秦始皇親政后,聽取李斯進獻的滅六國的建議,著手規劃統一六國的大業。其總的戰略方針,是由近及遠,集中力量,各個擊破;先北取趙,中取魏,南取韓,然后再進取燕、楚、齊。
一統天下
從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嬴政相繼兼并六國,建立起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南達南海,北到長城一帶大一統帝國。
2、成功的原因
修建鄭國渠
撤銷逐客令
禮待人才
勇于糾錯
課堂設問:請思考,你認為秦始皇能完成統一的主觀和客觀原因是什么?
主觀原因:
早年的曲折經歷磨礪了他堅忍剛毅的性格和敏銳迅捷的決斷力
親握大權后銳意進取,善于發現人才,并能破格任用一批謀臣猛將
廣泛招募各國精英,誠懇地禮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用于認錯糾錯,表現出政治家的胸懷和氣度。
客觀原因
經濟基礎:封建經濟的發展要求結束分裂,同時又為統一提供了物質基礎。
政治基礎:爭霸、兼并戰爭使國家由區域性向大統一發展;封建制的集權趨勢為統一提供了政治基礎
民族基礎: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強,為統一提供了民族基礎
群眾基礎: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割據混戰,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厭戰渴望統一
思想基礎:法家關于建立君主戰爭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理論
課后測評:結合課文內容,思考秦始皇是如何統一全國的,分析其中的時代趨勢與個人作用的辯證關系。
統一的史實包括:統一六國、北擊匈奴、南征百越、郡西南夷。
時代的發展趨勢造就了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的作用要受歷史條件的限制,英雄人物順應歷史的趨勢就會推動歷史發展。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早就秦始皇這個歷史人物,秦始皇的措施客觀上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
二、百代猶得秦政法
1、政治措施
(1)建立皇帝制度:權力高度集中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3)建立地方機構:廢分封,置郡縣
(4)制定選官制度
(5)頒布嚴苛的秦律:
特點:細密、嚴苛
指導思想:輕罪重刑
實質: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的工具
思考:郡縣制和分封制有何不同?
1、分封制是與宗法制相聯系的,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郡縣制是在國家大統一的條件下實行的,是按地域劃分的。
2、分封的諸侯王位世襲,并擁有封地;郡縣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調遷,官位概不世襲,官吏只有俸祿沒有封地。
3、諸侯在封底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郡縣則是地方行政機構,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統一。
(一)政治制度方面(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專制主義: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從決策至形式軍權、政權、財權都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
中央集權:指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中,全國軍政財政大權歸屬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絕對服從中央。
政治措施作用
(1)徹底打破了傳統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統一王朝制度的基礎
(2)其中央與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則為歷代王朝所繼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強化了對地方的控制,對此后2000多年中國政治與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
秦始皇是婦女守節的首倡者
2、經濟措施
土地私有,使黔首自實田;
重視農工,鼓勵移民墾荒;
統一貨幣,度量衡標準化。
經濟措施作用
(1)鞏固了新的生產關系和秩序,有效地推動了農業、手工業生產和新興地主經濟的發展。
(2)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使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為人民通過開墾獲取新的生產資料提供了可能。
隨著私田的不斷增加,生產資料的占有情況和勞動成果的分配情況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沖擊著原有的井田制度。私田主人出于增加自己土地的動機,改變剝削方式,讓勞動者交出大部分產品,保留部分產品,以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客觀上起了改變雙方身份的作用
這是,勞動者逐漸轉變為地主土地私有制下的農民,而私田主人逐漸轉化為地主,勞動者交出的產品就是地租,這種剝削方式就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剝削方式。
“使黔首自實田”就是這一土地所有制性質的改革。這一政策順應了歷史潮流,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漢承秦制”后,出現了小農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
三、締造統一大帝國(鞏固發展)
1、大力開拓疆域
2、建設交通網道
3、統一文字
軍事交通措施
北擊匈奴,修筑萬里長城;
南攻百越,開鑿運河靈渠;
統一車制,馳道通行全國;
水路網絡,利于傳達政令。
開通水洗
建都江堰
焚書坑儒
課后測評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鞏固統一?為什么他被稱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奠基人?
在政治上:創立皇帝制;推行郡縣制和三公九卿制;建設交通網道。
在經濟上:承認土地私有;獎勵移民墾荒;鼓勵耕織;統一貨幣、度量衡。
在軍事上:修筑長城,北擊匈奴。
在文化上:統一文字;焚書坑儒,統一思想。
秦始皇統一六國,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大帝國,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鞏固了統一,所以說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奠基人。
四、勤政與暴行
勤政:
(1)“天下之事無小大饑皆決于上”
(2)統一后十一年五次巡游幾萬里
暴行:
(1)焚書坑儒
(2)嚴刑酷法
(3)渴望長生,求仙尋藥
(4)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修長城;大興土木,建宮殿、陵墓;北伐匈奴、南征嶺南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于老師
女,中教中級職稱
教學標兵。熱愛教育,講課生動形象, 注重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