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一代雄獅拿破侖》
人物簡介
拿破侖.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侖一世,出生于科西嘉島,法國軍事家與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白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
,曾經占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廣大領土,使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為廣闊的傳播,在為前期是法國人民的驕傲,直至今日一直受到法國人民的尊敬與熱愛。
拿破侖事略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國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
10歲,進入軍校學習。
15歲,進入炮兵學校學習指揮。
16歲,以少尉頭銜畢業。
24歲,參加收復士倫堡戰役,顯露其軍事才能,晉升為準將軍銜炮兵副司令官,后晉升為少將。
26歲,1795年10月,在巴黎平定保王黨人的暴亂,晉升為陸軍中將,巴黎衛戌司令,一夜之間,窮困潦倒的拿破侖成為軍界和政界無人不曉得大人物。
27歲,越過阿爾卑斯山,揮師意大利,打敗反法同盟國家奧地利。
29歲,1798年5月,遠征埃及打擊英國勢力。不久法國陷于第二次“反法同盟”國家重重包圍之中。后晉升為元帥。
30歲,1799年8月,擅離職守,非法潛回國內。10月達巴黎,暗中組織奪權,11月9日,發動霧月政變(共和歷霧月18日),任首席執政官,謀取政權。
35歲,1804年3月,頒布《拿破侖法典》,強迫元老院封他為帝,令教皇為其加冕,即皇帝位,建立第一帝國。
36歲,1805年5月底,成為意大利國王。大敗聯軍,贏得奧斯特里茨大捷。
39歲,1808年入侵西班牙,占國都馬德里
43歲,1812年遠征俄國大敗而歸。
44歲,1813年在萊比錫戰役中失敗,拿破侖帝國開始瓦解
45歲,1814年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厄爾巴島,拿破侖帝國覆亡
46歲,1815年率一堆衛士渡海,沿途兵不血刃,再次返回巴黎,建立“白日王朝”,遭遇滑鐵盧,退位被囚于大西洋圣赫勒拿島
52歲,1821年在該島病逝
回顧:關于法國大革命的幾個問題
背景:
過程:
意義:
(一)法國大革命的波濤
(1)科西嘉島的破落貴族家庭
(2)獨特個性:沉默寡言,勇敢好斗,勤奮好學,堅韌,雄心勃勃
求學:布里埃納軍校
思想: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這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在法國大革命中的表現:堅定不移地捍衛大革命成果,打擊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會勢力
1793年,土倫之役榮升少將
(二)“法國寶劍”
1、聲名大震
(1)平定巴黎王黨叛亂(1795)
(2)遠征意大利(1796年)
(3)粉碎第一次反法同盟(1797)
(4)遠征埃及(1798)
2、軍事勝利的因素:
(1)大革命中的群眾熱情
(2)拿破侖對資產階級和工農利益的捍衛,善于用人,出奇制勝,善于分析等
(三)上臺執政
1、霧月政變——1799
原因:督政府統治軟弱無能
資產階級需要強權
拿破侖軍事威望高
過程:拿破侖潛回巴黎,發動政變,推翻督政府,建立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
2、加冕稱帝(1804年):
法蘭西第一帝國,包括1804--1814年以及1815年的“白日王朝”,1810年前后帝國達到鼎盛
政治上:精簡編制,將政府改革成高效的軍事體制;
經濟上:建立法蘭西銀行,整頓國家財政,同時采取一系列手段,扶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宗教上:宗教寬容,承認天主教為國教
用人上:用人唯賢,鼓勵重用人才
軍事上:廢除雇傭兵制,代之以征兵制;
法律上:頒布《拿破侖法典》(稱帝前頒布)
法蘭西第一帝國是否又回到封建社會,是歷史的倒退嗎?
第一帝國的性質:不同于過去的封建波旁王朝,所代表和捍衛的任然是資產階級的利益和革命果實;特別符合大資產階級要求穩定和保護既得利益的愿望。
拿破侖法典,指《法國民法典》,也指拿破侖稱帝執政期間制定的所有的法典,包括:
《法國民法典》(1840年)
《民事訴訟法典》(1806年)
《商業法典》(1807年)
《刑事訴訟法典》(1808年)
《刑法典》(1810年)
探究二:拿破侖:“我真正的光榮并非打了40次勝仗,滑鐵盧一戰抹去了關于這一切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記的,它將永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侖為什么以此為傲?請結合《民法典》的作用和意義加以說明。
資產階級革命成果以法律形式被確定下來;
宣傳資產階級的精神,打擊歐洲封建勢力,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
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廣泛傳播。
《民法典》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1、《民法典》是資本主義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
2、確定了人們在法律上的平等和在革命中形成的財產權,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3、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立法規范,成為世界法律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認識拓展:歐洲國家為何要干涉法國革命?你是否同意英國將軍納皮爾對拿破侖戰爭的看法?
認識:(1)歐洲大陸各封建君主國同法國作戰,主要是為了撲滅法國革命,重建封建秩序;正進行工業革命的英國,企圖消滅自己的商業競爭對手。
(2)拿破侖戰爭在本質上是兩種社會制度的交鋒。拿破侖政權代表當時新興資產的利益,其失敗表明在當時歐洲大陸上封建勢力仍大于資本主義勢力。
稱霸歐洲
在粉碎了第五次反法聯盟后,拿破侖幾乎占領和控制了除英國和俄國之外的整個歐洲。
拿破侖后期戰爭失敗的原因?
封鎖政策損害了法國的利益。
多年戰爭使法國經濟陷入困境;國內人民厭戰。
歐洲民族意識覺醒,奮起抗擊;反法同盟的打擊。
歐洲封建勢力依然強于資本主義勢力。(根本原因)
如何評價拿破侖后期作戰?
侵略性、爭霸性、非正義
侵略奴役歐洲其他各國人民,激起人民反抗,導致最后失敗
探究:如何評價拿破侖的對外戰爭?這些戰爭是否可以避免發生?
前期戰爭(1807年以前)捍衛了法國大革命果實,掃蕩了歐洲封建勢力,將法國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歐洲各地。
后期戰爭帶有侵略和爭霸性質,預示這一以帝國不能持久。
(四)強弩之末
1、飲恨萊比錫(1813.10,德意志)
2、最后一戰--滑鐵盧(1815.6,比利時)
探究四:你認為拿破侖最終失敗的因素有哪些?你是否同意法國歷史學家阿道夫.梯也爾的觀點?結合教材內容分析。
拿破侖失敗的原因,從以下幾個方面做探究分析:
1、拿破侖戰爭從捍衛革命成果的正義戰爭變成了侵略擴張的非正義戰爭,激起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反抗,這是導致拿破侖失敗的重要原因。
2、拿破侖統治后期,極力恢復封建王朝傳統,既得不到正統帝王們的支持又失去昔日大力支持他上臺的各階層各派人物的支持,他與奧國皇室聯姻,過于迷信戰爭,遠征俄國等等,而連年的征戰,國內人民產生越來越強烈的厭戰情緒。
3、遠征俄國的失敗、滑鐵盧戰役的失敗,以及歐洲反法勢力的強大,也是拿破侖失敗的重要因素。
(五)對拿破侖的評價
1、功:
(1)對內:維護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2)對外:
1)打擊封建復辟勢力,捍衛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歐洲大陸廣泛傳播,動搖了歐洲封建統治,促進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
2)《民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的立法規范,影響巨大。
2、過程:
(1)對內:專制獨裁,取消民主,鎮壓人民
(2)對外:后期侵略戰爭,爭奪霸權
3、總體:法國杰出的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于老師
女,中教中級職稱
教學標兵。熱愛教育,講課生動形象, 注重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