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翁亭記》
-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2021年人教版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11課《醉翁亭記》
一、單選題
1.下列句子中朗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
B.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C. 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
D.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有誤的一項是( )
A.環除皆山也(環繞)
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
C.野芳發而幽香(香花)
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涼,冷)
D.宴酣之樂,非絲非竹(盡興地喝酒) 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遮蓋)
3.下列句子和現代漢語語序不同的一項是( )
A.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C.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D.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5.下列對課文內容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日出而林霏開”是早晨的景色。
B.“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笔钦f酒宴上人人都在歡樂,唯獨太守精神不振,自飲自醉。
C.“宴酣之樂,非絲非竹”中的“絲竹”與“無絲竹之亂耳”中的“絲竹”意思相同。
D.“傴僂提攜”和《桃花源記》中的“黃發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6.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環滁(chú) 巖穴(xué) 瑯琊(láng yá)
B.林霏(fēi) 晦明(mèi) 山肴(yáo)
C.野簌(sù) 弈者勝(yì) 陰翳(yì)
D.翼然(yì) 酒冽(liè) 飲少輒醉(zhé)
二、填空題
1.虛詞“而”的常見用法有: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遞進;④表修飾;⑤表轉折。請選出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只填寫序號即可。
(1)日出而林霏開。()
(2)朝而往,暮而歸。()
(3)溪深而魚肥。()
(4)雜然而前陳者。()
(5)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三、按要求做題
1.《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記》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請結合學習語文的經驗,談談從本文語言中可以學習和借鑒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資料鏈接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瑯琊山麓,與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稱為“中國四大名亭”。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寫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臺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檐凌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為人所忘。
作者簡介
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他4歲喪父,母鄭氏教他識字讀書,10歲能作詩賦,21歲中進士。是北宋中葉詩文革新運動的倡導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評宋初以來追求靡麗形式的文風,主張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獎掖后進,著名的三蘇父子、曾鞏、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門下。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具有平實自然、流暢婉轉的藝術風格。
知識拓展:古代常見三大文體
傳:即傳記,古代文體,以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為主,如蘇轍的《巢谷傳》。
記:古代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如唐柳宗元《小石潭記》、宋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宋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
說:古代文體,多用來說明某種道理,通常敘述兼有議論。如周敦頤的《愛蓮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袁枚的《黃生借書說》等。
字詞
環滁(chú) 瑯琊(lánɡ yá) 山之僧(sēnɡ) 暝(mínɡ)
晦明(huì) 傴僂(yǔ lǚ) 山肴(yáo) 野蔌(sù)
觥籌( ɡōnɡ chóu) 弈(yì)
張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從教28年,省級“先進教育工作者”,市語文教學與研究科研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