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2021年人教版 九年級語文上冊第12課《湖心亭看雪》
一、單選題
2.在文中作者所表現得情感較為復雜,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 一個“癡”字,表達了癡迷于山水、癡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 借所描寫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兩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間流露出與民同樂的情懷。
D. 委婉地傳達出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懷念故國的淡淡愁緒。
二、填空題
三、按要求做題
1.用本課原文回答問題。
(1)文中寫看雪的時間、地點、天氣狀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具體描寫雪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怎樣的天氣環境中去看雪的?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關于西湖的詩你還知道哪些,請寫出至少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開放題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碟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擅長寫景和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雅致,文筆清新活潑,趣味盎然。主要作品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寫作背景
本文選自《陶庵夢憶》卷三。張岱出身仕宦世家。明亡之后,他曾經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避居深山,專心從事著述。他的著作多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
基礎字詞
崇禎 (chónɡ zhēn)
是日更定 (ɡēnɡ)
拏 (ná)
毳衣爐火(cuì)
霧凇沆碭 (sōnɡ) (hànɡ) (dànɡ)
鋪氈對坐 (zhān)
焉得更有此人 (ɡènɡ)
余強飲三大白(qiǎnɡ)
喃喃(nán)
疏通文意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著氈子面對面的坐著,一個書童正在燒酒,酒爐里的酒燒的滾沸。(他們)見到我,十分高興,說道:“湖中怎么可能還有(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拽著我一起喝酒。我痛飲了三大碗就(和他們)告辭。 (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 ?br>
主題
本文描繪了雪后西湖寧靜清絕的景象,表現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時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之情。
張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從教28年,省級“先進教育工作者”,市語文教學與研究科研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