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一、走向聯合的歐洲
1、原因:
(1)現實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西歐喪失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優勢地位,它要重新在國際事務中心發揮有利影響。必須聯合起來。
(2)根本原因: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過程中,西歐國家間的聯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蘇爭霸的影響;在美蘇兩極格局下受到美國的控制和蘇聯的威脅。
(4)思想因素:歐洲傳統的統一思想的影響。
2、聯合過程:
(1)建立歐洲煤銅共同體:1951年,法意荷比盧聯邦德國六國簽訂了《巴黎條約》;這是共同體促使政治宿敵法德之間的矛盾化解。
(2)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
(3)歐洲共同體成立:1967年,這三個共同體合并為一個機構--歐洲共同體。
(4)1993年11月1日,歐共體更名為歐盟。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
3、影響:
(1)歐洲共同體成立后,西歐國家不斷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實力大大增強。
(2)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西歐國家開始擺脫美國的控制,推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
從20世紀70年代起,歐共體國家在一系列中大國際問題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說話”,進一步加強了政治上的聯合。
(3)資本主義世界美、日、西歐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4)增強了與美蘇抗衡的實力,沖擊了兩極格局,是世界朝多極化方向發展。
二、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1、原因:經濟發展和實力的增強,日本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獨特的作用。
國內原因:政府進行大力改革,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重視教育,銀鏡先進科學技術;制定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適時提出經濟發展的口號。
國際原因:美國的大力扶植;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提供有力的外部條件。
2、影響:
(1)不再受制于美國,在國際中與美國基友聯盟亦有摩擦。
(2)在資本主義世界,與美、西歐三足鼎立。
(3)提出“政治大國”的目標。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原因: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許多國家從殖民統治下相繼獲得獨立;20世紀五十年代中期開始,新獨立的廣大亞非拉國家為了擺脫美蘇的控制和維護自身的獨立,主張團結起來,相互支持,不結盟運動興起。
2、成立標志: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
3、原則:獨立、自主、非集團、不結盟
4、任務:反對霸權主義;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5、影響: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深入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奔潰;世界格局多極化。
6、意義:標志著廣大發展中國家所構成的政治力量的政治力量登上里國際政治舞臺,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
2、中國的振興
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國際地位也不斷提高,成為世界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力量。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于老師
女,中教中級職稱
教學標兵。熱愛教育,講課生動形象, 注重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