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世界的物質性》
課程內容
1、自然界的物質性
(1)原因:
A、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
B、它們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2)物質的含義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A、物質具有客觀性和可知性
B、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與意識相比)
C、物質是對世界萬事萬物的共同屬性和本質的最高概況
D、具體的物質形態與哲學上物質概念的關系(是個性與共性、個別和一般、具體和抽象)
區別:哲學上物質概念概括了萬事萬物的共同本質。具體的物質形態除了具有哲學上物質共性(客觀實在性)之外,具有自己的個別特性。
聯系:哲學上物質概念是從具體物質形態中概括抽象出來的,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屬性,只能存在于具體的物質形態中,并通過具體的物質形態表現出來。
注意:不是多數和少數、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E、客觀存在與客觀實在
區別
客觀實在是指不管人們承認不承認、喜歡不喜歡、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實實在在地存在著的特性。相對于意識來說,它是第一性的東西,不包括精神、意識現象。
客觀存在是相對于主觀而言,它既可以指具體的物質形態,也可以指具體的思想。對于任何人來說,客觀存在的東西除了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意識現象。
聯系
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體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意識現象。
隨堂練習
1、下列現象屬于物質范疇的是(D)
①奴隸階級與奴隸主階級之間的對立和爭斗
②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
③經濟基礎
④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1)從生產看: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人類進化史:古猿——猿人——新人——現代人
勞動:創造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
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
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
(2)人類社會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物質體系
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基本因素: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社會物質性的集中體現
生產方式:生產力(客觀的物質力量):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
生產關系(客觀的經濟關系):生產資料歸誰所有、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產品的分配關系——都是物質關系,具有物質性
總結一:
總結二:
隨堂練習
2、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共同性表現在(C)
A、存在與發展的基礎相同
B、運動的規律相同
C、都有具有客觀實在性
D、構成因素相同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谷老師
男,中教中級職稱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受之以文,教之以法。上課生動、幽默,課堂氣氛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