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葉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 。記得那是舊歷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這消息,外面正響著鞭炮,萬想不到這繁碎而響亮的聲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雙層的悲哀。
我第一次見到葉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編課本,他領導編課本。這之前,我當然知道他,那是上學時期,大量讀新文學作品的時候。相識之后,交往漸多,感到過去的印象失之太淺;至少是沒有觸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傳》說不朽有三種,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輩說,葉圣陶先生總當排在最前列。葉圣陶先生是單一的儒,思想是這樣,行為也是這樣。這有時使我想到《論語》上的話,一處是:"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一處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兩處都是孔老夫子認為雖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葉圣陶先生卻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別人說:"葉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所以確是人之師表。"
凡是同葉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無不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動。前些年,一次聽呂叔湘先生說,當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葉先生屋里去,見葉先生伏案執筆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標點。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寫文章,文字標點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葉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從共同修潤課本的文字開始。其時他剛到北方來,跟家鄉人說蘇州話,跟其他地方人說南腔北調話。可是他寫文章堅決用普通話。普通話他生疏,于是不恥下問,讓我幫他修潤。我出于對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動筆,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見。他說:"不必客氣。這樣反而費事,還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語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萬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覺得不妥再改回來。"我遵囑,不客氣,這樣做了。可是他卻不放棄客氣,比如有一兩處他認為可以不動的,就一定親自來,謙虛而懇切地問我,同意不同意恢復。我當然表示同意,并且說:"您看怎么樣好就怎么樣,千萬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說:"好,就這樣。"可是下次還是照樣來商量,好像應該作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樣是一以貫之,寬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節的事:有人到東四八條他家去看他。告辭時,客人攔阻他遠送,無論怎樣說,他一定還是走過三道門,四道臺階,送到大門外。告別,他鞠躬,口說謝謝,看著來人上路才轉身回去。他晚年的時候已經不能起床。記得有兩次,我同一些人去問候,告辭,他還舉手打拱,不斷地說謝謝。
還記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臨時戶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說,很少出門,這一天有朋友來約,到天壇看月季去了。我要一張紙,留了幾句話,其中說到鄉居,說到來京,末尾寫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學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說他非常悔恨,真不該到天壇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為公寓必是旅店一類,想到我在京城工作這么多年,最后淪為住旅店,感到很悲傷。我看了信,也很悲傷,不是為自己的顛沛流離,是想到十年來的社會現象,像葉圣陶先生這樣的人竟越來越少了。
以上說待人厚,是葉圣陶先生為人的寬的一面。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常常談到寫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說:"寫成文章,在這間房里念, 要讓那間房里的人聽著,是說話,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這個意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譬如近些年來,有不少人是宣揚朦朧的,還有更多的人是順勢朦朧的,對于以簡明如話為佳文的主張,就必付之一笑。而葉先生主張寫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試念試聽,看像話不像話,不像話,堅決改。葉圣陶先生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寫話風格,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致懇切,念,順口,聽,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就是話。
在文風方面,葉圣陶先生還特別重視"簡潔"。簡潔應該是寫話之內的一項要求,這里提出來單獨說說,是因為葉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針對性。他是帶著一些感慨說的:"你寫成文章,給人家看,人家給你刪去一兩個字,意思沒變,就證明你不行。"關于繁簡,關于修改,魯迅提到的是字句段。葉圣陶先生只說字,我的體會,一是偏重用語,二是意在強調,精神是可簡就決不該繁。可是現實呢,常常是應簡而偏偏要繁。舉最微末的兩個字為例。一個是"了",勢力越來越大,占據的地盤越來越廣,如"我見到老師","他坐在前排",簡明自然,現在卻幾乎都要寫"我見到了老師","他坐在了前排",成為既累贅又別扭。另一個是"太",如"吸煙不好","那個人我不認識",也是簡明自然,現在卻幾乎都要寫"吸煙不太好","那個人我不太認識",成為不只累贅,而且違理。像這樣的廢字,刪去不只是意思沒變,而且是變拖沓無理為簡潔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刪,也就無怪乎葉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在我認識的一些前輩和同輩里,重視語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則,鞠躬盡瘁,葉圣陶先生應該說是第一位。上面說的是總的用語方面。零碎的,寫作的各個方面,小至一個標點,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樣認真,不做到完全妥帖決不放松。還記得五十年代早期,他發現課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個,隨寫者的自由,于是出現這一處是"叫做",那一處是"叫作"的現象。這不是對錯問題,是體例不統一的問題。葉圣陶先生認為這也不應該,必須定個標準,求全社出版物統一。商討的結果,定為"行動"義用"做","充當"義用"作",只有一些歷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類仍依舊貫。決定之后,葉圣陶先生監督執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確的分工。
葉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業績。凡是拿筆的人,尤其或有意或無意而寫得不像話的人,都要常常想想葉圣陶先生的寫話的主張,以及提出這種主張的深重的苦心。
2021年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 第13課《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單選題。
1.下列詞語中加粗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修潤(rùn) 譬如(pì) 累贅(zhui) 葉圣陶(táo)
B.拖沓(tà) 妥帖(tiē) 悲哀(āi) 丁卯年(mǎo)
C.懇切(kěn) 監督(jiān) 觸及(chù) 顛沛流離(pèi)
D.草率(shuài) 感慨(kǎi) 告辭(cí) 誨人不倦(huǐ)
2.下面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
A.朦朧 眩目 寒暄 倉皇失措
B.累贅 伶俐 辯論 不計其數
C.蹣跚 躬行 抱歉 唉聲嘆氣
D.咀嚼 生蔬 執拗 顛沛流離
3.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李華同學在學習上勤勤懇懇,誨人不倦,終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B.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脫貧幫扶工作精神,全體黨員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親力親為,打贏脫貧攻堅戰。
C.這幾年,隨著父母工作的變動,王欣顛沛流離地換了好幾個學校。
D.學問是“問”出來的,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們一定要發揚不恥下問的精神,主動向老師請教,這樣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
4.“沓”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下面三個義項。文中“拖沓”的“沓”意思應為( )
A.懈怠不振
B.多,重復
C.量詞,用于重疊起來的紙張或其他薄的東西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隨著全球氣溫升高,颶風、暴雨、干旱等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正在增強,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
B.不僅葉圣陶先生有為人寬的一面,還有嚴的一面,那就是律己、正心、修身。
C.盡管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蔓延,但隨著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的逐步落實,中國經濟出現回暖跡象,人們對經濟復蘇的信心開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強,對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眾媒介中的不良信息 誘導,從而產生思想上、行為上的偏差。
二、填空題。
1.看拼音,寫字詞。
shāng zhuó |
kěn qiè |
pì rú |
méng lóng |
|
|
|
|
léi zhuì |
tuō tà |
shēng shū |
tuǒ tiē |
|
|
|
|
3.給分析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結合語境根據括號里的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1)外面正響著鞭pào,萬想不到這繁碎而響亮的聲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上雙層的悲哀。
(2)他對普通話生shū,于是(樂于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讓我幫他(修改潤色)。我出于對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動筆,只提一些(商量斟酌)性的意見。
(3)我看了信,也很悲傷,不是為自己的(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是想到十年來的社會現象。
(4)譬如近些年來,有不少人是宣揚méng lóng的……對于以簡明如話為佳文的主張,就必付之一笑。
4.葉圣陶,又名,二十世紀著名作家、、、。張中行是當代知名家、家、 家 。《流年碎影》的作者是,《順生論》的作者是。
三、按要求做題。
1.仿寫句子。
例句:凡是同葉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無不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動。
仿寫: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練筆。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張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市級重點初中語文教師,高級教師職稱,市優秀青年人才、優秀教師、“教學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