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老人、男孩
幕啟。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樹下坐著位形如雕塑的老人。幕后傳來帶西北口音的童謠:
“棗兒甜,棗兒香
要吃棗兒喊爹娘;
爹娘給個竹竿竿,
打下棗兒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給娃娃過年吃。”
老人 (從身旁曬滿紅棗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棗兒,喃喃自語)怎么沒人來吃棗兒呢?多好的棗兒。
男孩從臺側探了探頭。一顆棗兒從樹上落下,男孩躡手躡腳地走過去撿棗兒。
老人 (大聲)過來!
男孩 爺爺……
老人 (威嚴地)叫你過來就過來。
男孩 (無可奈何地走到老人跟前)我就撿了一顆,我沒有吃,給你。
老人 (將男孩衣角折成兜,捧一捧棗兒放入)全給你吃。
男孩 (喜出望外)謝謝爺爺!棗兒真大。
老人 老子個兒大,兒子個兒能小嗎?
男孩 嘻,爺爺,我說棗兒個兒大!
老人 (自豪地)我兒子就叫棗兒。
男孩 騙人!還有叫棗兒的?嘿嘿,叫棗兒?
老人 不許笑。我的兒子就叫棗兒,挺好聽的,又順口。他剛生下時,有個算命先生正打門前經過,就給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哎,等你念了書,就知道棗字里面有個“木”了。你看(用手在空中比畫“木”)所以他叫棗兒!
男孩并未聽,只顧忙著將棗兒往口袋里裝。
老人 (命令)拿出來,只準在這兒吃。(驀然口氣溫和)爺爺幫你擦干凈。
男孩摸出棗兒,交給老人。
老人 (將棗兒擦干凈)給,嘗嘗。
男孩默默地接過。
老人 吃吧,樹上的棗兒多著呢!
男孩 我能爬到樹上去摘嗎,爺爺?
老人 能。
男孩興沖沖爬樹,跌倒在地。
老人 疼嗎?(撣去男孩身上的灰塵)來!
老人趴在地上,讓男孩踩在自己屁股上摘棗兒。男孩仍摘不到,老人站起,讓男孩騎跨在肩上摘。
老人 嘿嘿嘿。
男孩 笑啥?
老人 有一回,我家棗兒也是這樣騎著,只顧摘棗兒,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男孩 呀,臟死了。
老人 臟啥,尿得我全身癢絲絲、熱乎乎的!
男孩 (有些羨慕地)我從來沒有尿過我爹脖子上。(摘棗兒,塞進口袋)喲,不好,我也要尿尿了。
老人將男孩放下,男孩朝遠處走。
老人 喂,過來!
男孩 我要尿尿。
老人 (指指棗樹)尿樹下去,給咱棗樹施點兒肥。
男孩溜回樹下尿尿。
老人 棗兒小時候一有尿就尿到棗樹下。有一回,放學,直往樹下奔。我以為出了啥事呢,他一到棗樹底下就尿開了。撒完尿才說:“爹,我放學了。”
男孩 (拍拍口袋)爺爺,我帶回家吃。
老人 棗兒到了口袋里,就想回家了。
男孩 (低聲地)……我在等我爹。
老人 爹嘛,天天回來的,急什么。
男孩 不,我爹他——
老人 他怎么?
男孩 我爹興許今天能回來。
老人 那你急啥?來——(拉著不大情愿的男孩到匾子前,拿起一顆棗兒給他)
男孩 (接住,看棗)爺爺,這熟棗兒和你一樣。
老人 和我一樣?
男孩 和你的臉一樣,皺巴巴的。
老人 (捏捏男孩的臉)爺爺小時候,還不跟你一樣?臉皮兒像這青棗,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過去了——快吃棗兒吧(從匾子里挑了顆熟透曬干的棗兒)你吃這顆。
男孩 (拿起熟棗放進嘴里)還是皺巴巴的甜呢。
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誰要啊。
男孩 我要。(抓一把棗兒)我帶回家去,給爹留著。(轉身欲走)
老人 又是爹呀爹的,快坐下吃。吃棗兒急不得。
老人拉男孩坐,男孩不肯。
老人 (對男孩)咱們學貓叫?(見男孩搖頭)咱們學狗爬?(見男孩搖頭)咱們過家家?(見男孩搖頭)那,爺爺給你講故事。
男孩 (懷疑)爺爺有故事嗎?
老人 爺爺的故事三天三夜講不完。
男孩 哇,我最喜歡聽故事了。爺爺快講。(老實地挨老人坐下)
老人 聽好,我講完一個故事,你才能吃一顆棗。噢,慢慢吃才能吃出個甜味。
男孩認真地點點頭。
老人 (清清嗓子)聽著。(笑)我小時候也是一個饞鬼,去村東頭人家偷到一顆棗兒,舍不得吃,娘要我還人,我一急,把棗兒囫圇個兒吞下肚了。沒多久,我蹲坑的地方長出了一棵小棗樹。
男孩 (指指棗樹)爺爺,是這棵棗樹嗎?
二人相視大笑。男孩吃一顆棗兒。
老人 別小看這棗樹,那一年,一個小日本站在樹下端槍射我。正巧,樹上一顆棗兒落到鬼子的鋼盔上,“咚”的一聲,嚇得那狗娘養的抱頭就逃。
二人開懷大笑。
男孩 (忘記吃棗兒,學著做驚嚇狀)快講。
老人 有一年鬧災荒,村里餓死不少人。我老伴兒把僅剩的八十一顆棗兒讓給我和棗兒吃,俺爺兒倆才活了下來。
男孩忘記吃棗兒。老人閃著淚花,從匾子里捧起一把棗兒凝視。
男孩 爺爺,你為啥把棗兒放在匾子里曬了又曬?
老人 我等兒子回來。棗兒回來了,就喜歡一邊嚼棗兒,一邊聽我講故事。
男孩 棗兒叔叔啥時候回來?
老人 不知道。
男孩 迷路了吧?(見老人沉默默,自語)不會的。這棵樹好大好大,會老遠就瞧見了,棗兒叔叔哪兒會看不見?(見老人不語)爺爺,你怎么了?
老人仍在沉思。
男孩 咱們學貓叫?(見老人沒反應)咱們學狗爬?(見老人沒反應)咱們過家家?(見老人還沒反應)那,我講故事給你聽。(清清嗓子)哎喲,我的故事給忘了。我爹的故事才多呢——我該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將口袋里的棗兒放入匾子里)
老人 時辰還早呢,再坐坐。
男孩 爹回來會帶巧克力,巧克力你吃過嗎?可好吃了!
老人 (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會來了。
男孩 來呢,你的棗兒甜!
老人 怕是你嘴甜吧?那我問你,我樹上的棗兒全光了,你還來不來?
男孩 也來。
老人 不騙我?
男孩 騙人是小狗。
老人 我們拉勾。(伸手與男孩拉勾)
老人 金勾勾,銀勾勾,騙人是小狗。
男孩 金勾勾,銀勾勾,騙人是小狗。
二人開心地笑。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帶巧克力回來,我分你吃。(躊躇欲下,又垂頭喪氣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會回來了。
老人 嗯?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個家。
2021年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 第19課《棗兒》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橫匾(biǎn) 翹首(qiào) 雕塑(sù)
B.嚼食(jué) 撣土(dǎn) 折疊(zhé)
C.驀然(mù) 鋼盔(kuī) 騎跨(kuà)
D.塞進(sāi) 童謠(yáo) 凝視(níng)
2.下列詞語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A.時晨 幕啟 囫圇吞棗 翹首遠望
B.拉勾 匾子 喃喃自語 躊躇滿志
C.算掛 羨慕 津津有味 喜出望外
D.蹲坑 災荒 心事重重 垂頭喪氣
3.下列句子中畫線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姑媽是寬宏大量的人,難道還在我們小孩子身上計較不成。
B.那時,盡管我氣得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卻無可奈何。
C.老館長注視著隕石的圖片,喃喃自語:“如果真是這樣就好了。”
D.雙方代表經過幾輪艱難談判,一拍即合,簽署了合作協議。
4.下列關于課文《棗兒》的思想內容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A.課文表現了社會的深刻變遷,表現了感人至深的親情,也表現了老一輩的深厚鄉情。
B.課文反映了當今社會家庭關系的變化,呼喚人們的溫暖親情和心靈溝通。
C.課文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舊兩種時代,批評了老人的懷舊思想,贊揚了小孩的純真。
D.課文反映了社會變革時期傳統的失落、精神家園的失落,以及人們對傳統、對精神家園的追尋。
二、填空題。
1.選詞填空。
(1)我一急,把個棗兒囫圇個兒(吞 咽)下肚了。
(2)一顆棗兒從樹上落下,男孩(毛手毛腳 躡手躡腳)地走過去撿棗兒。
(3)正巧,樹上一顆棗兒落到鬼子的鋼盔上,“咚”的一聲,嚇得那狗娘養的(抱頭就逃 狼狽不堪)。
三、按要求做題。
1.《棗兒》一文發出了對親情的深切呼喚,歌曲《常回家看看》也表達了父母對子女親情回歸的渴望,中央電視臺公益廣告中那位做好了飯菜等兒女回家的老媽媽孤獨的身影,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人們對親情的企盼。請你圍繞“親情”這一主題擬一句公益廣告詞。
2.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②噼里啪啦,一陣鞭炮聲傳來,聽響聲,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再有幾天就過年了,是世界的爸爸媽媽從外面回來了。這幾年,只要誰的爸爸媽媽從外面打工回來,到家后總是要先放一掛鞭炮。
③喜旺的爸爸媽媽今年過年也是要回來的,自從他知道爸爸媽媽要回來過年的那天起,就天天數日子,興奮得睡不著覺。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終于熬到了臘月二十八,一大早喜旺起床,等喜旺把早飯做好,老天爺居然飄起了雪花。
④喜旺今年九歲了,上小學三年級,本來不是農忙時,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飯的,可今天他高興,也想讓奶奶高興。奶奶60多歲了,而且還有高血壓,平日里,這個家里只有喜旺和奶奶兩個人。
⑤一邊做早飯,喜旺一邊想著爸爸媽媽會給自己帶什么禮物。老實說,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媽媽能回來過年,他就高興。有一次同學誣陷他偷書,喜旺和這個同學打了起來,結果被罰站。喜旺覺得自己非常委屈,他特別想念爸爸媽媽。
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緊,他真想上去用身體擋住天上那個下雪的口子,讓雪不要再下了。“喜旺,你爸爸媽媽回來了,快去接喲!”是隔壁二爺的聲音。喜旺顧不上丟下手里的書本,轉身沖出大門……
⑦喜旺一口氣跑到村東頭的那條路上,路上安安靜靜,連爸爸媽媽的影子也沒有。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時候,遠遠地,有兩個人影從路的另一頭走來……喜旺興高采烈地迎著那兩個人跑去。
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著氣,爸爸媽媽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聲。跑了一會兒,喜旺感覺上氣不接下氣,他放慢了腳步,準備就這樣迎著爸爸媽媽走過去。喜旺在心里數著,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們,就是他們,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媽媽真的出現了。喜旺走到了爸爸媽媽身邊,他想張嘴喊爸爸媽媽,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沒有喊出來。
⑨爸爸媽媽走到喜旺身邊,腳步匆匆,他們是那樣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們抬頭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個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⑩喜旺和爸爸媽媽擦身而過,他們居然沒有認出自己。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爸爸媽媽已經有3年沒有回來過年了,他們走時,自己才6歲,而現在的自己,已經長高長大了。
?喜旺還記得,上次爸爸媽媽悄悄離開時,他整整哭鬧了一個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鬧,就是不見爸爸媽媽的影子。一星期、兩星期,一個月、兩個月,他就這樣跟著奶奶漸漸長大了,大到他們都認不出了。
?爸爸媽媽走的第一年,本來要回來過年的,可是沒有買到車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給留下過年不回家的人發紅包。想到這些,喜旺的淚水不聽話地流了出來。
?這個時候,雪住了,看著爸爸媽媽進村的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聲來……他躲到村頭的一面矮墻下,呆呆地望著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塊錢買的鞭炮還沒有放呢!
?遠處傳來奶奶的叫喊聲:“喜旺,你在哪里?你爸爸媽媽回來了……”
(1)喜旺再見到父母前后,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把下面句子中畫線的部分刪去,再與原句比較,說說兩者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終于熬到了臘月二十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①③⑥段對“雪”的描寫,在表達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說:“留守兒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扎在每個人柔軟的心尖,融不進去拔不出來。”請結合小說內容,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句文字照應前面喜旺“天天數日子”的生活,具體形象地寫出了喜旺在漫長等待中那種朝思暮想急切盼望的煎熬,表現了留守兒童對親情的渴望,刪去后則無法表達出這樣的效果。
(3)第①段描寫雪,表現了喜旺的沮喪害怕心情;第③段反襯了喜旺心情的高興,暗示了喜旺心情可能發生的變化;第⑥段以雪越下越大,寫出喜旺的心越揪越緊。以雪景襯托人物心情,表現喜旺盼望父母的急切心情,表現了留守兒童對親情的渴望。
(4)留守兒童問題是中國當下存在的普遍現象,外出的父母為了生存,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條件無奈地背井離鄉,戶口入學等諸多現實問題又只能讓留守的兒童無奈地留守家鄉。這種空間距離逐漸會演變成親人間的情感距離、心理距離。就像文中的喜旺,在獨自留守中盼望父母回家,可回家的父母居然不認識自己,和自己形如陌路。這就是中國當下留守兒童問題的兩難境地,誰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兩難問題。
走近作者
孫鴻,當代劇作家。他所寫的話劇小品《棗兒》,發表于《劇本》1999年第1期。曾榮獲“1999年中國曹禺戲劇獎”小品小戲獎一等獎。
創作背景
在劇烈深刻的社會變革中, 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面臨著嚴重的考驗。日益強勁的現代化浪潮卻無可阻擋地席卷著一切與之不相適應的思想和觀念,迫使許多人不得不放棄他們熟悉的生活。《棗兒》以吶喊的方式對現代化帶來的人性變異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
字詞積累
mò qiáo hú lún chóu chú biǎn jǔ jué
驀 然 翹 首 囫 圇 躊 躇 竹 匾 咀 嚼
詞語解釋
【喃喃】連續不斷地小聲說話的聲音。
【驀然】猛然;不經心地。
【翹首】抬起頭來(望)。
【囫圇】完整;整個兒的。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別高興。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整體感知
在鄉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個撿棗兒的男孩,這一老一少交談起來,十分親熱。在談話中,老人回憶有關“棗兒”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對兒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流露出自己對父親的盼望。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回歸故鄉,回到自己身邊,來吃這家鄉的棗兒。
細節感知
全劇有幾個人物?在出場上有何不同?
全劇共有四個人物
兩位出場:老人和男孩;
兩位未出場:老人的兒子和男孩的父親。
課堂小結
全劇運用象征手法,圍繞著棗兒展開情節,描寫了老人和男孩之間的一段親切交往,表現了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深切親情,反映了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變遷。
張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從教28年,省級“先進教育工作者”,市語文教學與研究科研組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