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nèi)容
《反對復辟帝制、維護共和的斗爭》
一、二次革命
1、原因:袁世凱專權
對內(nèi):制造“宋教仁案”、鎮(zhèn)壓革命黨人
對外:進行“善后大借款”(目的)
2、經(jīng)過:
3、結果:失敗
失敗原因:主觀:革命黨人力量渙散;客觀:袁世凱力量強大
4、性質(zhì):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繼續(xù)。
二、護國運動
1、原因:袁世凱復辟帝制
【延伸】袁世凱如何復辟帝制的?
(1)強迫國會選其為“正式”大總統(tǒng)(1913)
(2)解散國民黨和國會(1913)
(3)炮制《中國民國約法》《總統(tǒng)選舉法》(1914)
(4)基本接受“二十一條”(1915)
(5)制造帝制輿論(1915)
(6)操縱國會投票,獲“全票擁護”(1915)
(7)改元、登極(1916)
【延伸】袁世凱為什么能在中國復辟帝制?
1、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對封建主義的斗爭不徹底,社會上還存在著夢想恢復帝制的復辟勢力。
2、主觀原因是袁世凱竊取政權,掌握軍隊
3、客觀原因是帝國主義的支持和革命黨人的軟弱、渙散。
2、經(jīng)過:
孫中山發(fā)表《討袁宣言》(1915)
梁啟超發(fā)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
蔡鍔等人武力討袁
孫中山發(fā)表《第二次討袁宣言》(1916)
3、結果:袁世凱取消帝制,在憂懼中死去
【合作探究一】有人說,“護國運動勝利了”,也有人說“護國運動失敗了”,你認為呢?請說明你的理由。
勝利理由:護國運動挫敗了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陰謀,恢復了“民國”的國號,基本實現(xiàn)了倒袁的預期目標。
失敗理由:(1)社會性質(zhì)沒有改變:護國運動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沒有擺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控制,中國仍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捍衛(wèi)共和制的任務沒有完成:護國運動后又出現(xiàn)了張勛復辟和段祺瑞專權。
三、討逆運動(1917)
1、原因:張勛復辟帝制
張勛復辟帝制的背景:(1)軍閥割據(jù)局面的出現(xiàn)(2)府院之爭
2、經(jīng)過:
(1)輿論:孫中山發(fā)表《討逆宣言》
(2)武力?:段祺瑞組織“討逆軍”進京
3、結果:復辟失敗,段祺瑞重新執(zhí)政
【合作探究二】
民國初年,兩次復辟帝制活動發(fā)生與迅速失敗的原因,從中得到什么認識?
發(fā)生原因:
(1)辛亥革命后封建不夠徹底
(2)資產(chǎn)階級共和制未能在中國真正執(zhí)行
(3)革命黨人的軟弱渙散。
迅速失敗原因:
(1)民主共和觀念已深入人心
(2)復辟帝制違背了歷史發(fā)展潮流
(3)革命派堅持反對復辟,得到全國人民支持。
認識:民主共和已成為歷史發(fā)展的潮流,復辟帝制違背民心,必然失敗
四、護法運動(1916-1918)
1、起因:段祺瑞拒絕恢復國會和《臨時約法》
2、經(jīng)過:孫中山在廣州組織成立軍政府
3、結果:失敗
關于護法運動失敗的原因:
第一,沒有堅強的革命政黨的領導。辛亥革命后,革命黨人不斷分化,許多投機分子混入革命隊伍,造成宗派林立,成分復雜,許多黨員非但不支持孫中山,反而勾結軍閥反對孫中山。像這樣一個組織不純、四分五裂的革命黨,是不可能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引導民主革命走向勝利的。
第二,缺乏可靠的武裝。孫中山這時候思想仍然停留在爭取、利用舊軍閥武裝階段,不懂得用革命軍隊代替或改舊軍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而始終沒有建立起一支用民主革命思想武裝起來的、組織嚴密和訓練有素的革命軍,最后孫中山成立一名無兵可統(tǒng)、無將可依的名符其實的光桿司令。
第三,西南軍閥的破壞。陸榮廷、唐繼饒對軍政府采取表面上敷衍,實際上不合作的態(tài)度,拒不接受元帥職務,以致軍政府六個部的部長,除一人延至1918年2月宣布就職外,其余五位總長均徘徊觀望,始終沒有就職而由次長代理職務。當時軍政府實際上是一座空架子,是一個毫無實權的“影子政府”。陸榮廷、唐繼堯加緊勾結,策劃西南各省聯(lián)合會,排斥孫中山,完全暴露了他們借護法之名、搞割據(jù)之實的軍閥本質(zhì)。
第四,軍事上的難以作為導致戰(zhàn)略上的失誤。孫中山身為海陸軍大元帥,但是技術幾乎沒有任何作戰(zhàn)指揮權。各個戰(zhàn)場多半是各自為戰(zhàn),很少請示軍政府,甚至根本不把孫中山放在眼里,因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無法制定全國范圍內(nèi)的統(tǒng)一作戰(zhàn)計劃。
此內(nèi)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于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講課生動,幽默,極具個人魅力。不僅注重對學生知識的教授,更是本著“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