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政治文化生活總復習》
筆記整理
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
一、文化
1、定義: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2、理解文化:
(1)特點: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2)文化素養后天形成
(3)文化載體:物質
(4)文化分類:
A、靜態(形式)“:思想、信仰、道德、教育
B、動態(文化活動):文化產生、傳播、積累過程
二、文化與政治、經濟關系
1、相互影響:經濟是基礎,政治、經濟決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
2、相互交融
(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A、科技、教育在經濟發展中作用重要
B、文化產業崛起,文化消費豐富,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作用突出
(2)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A、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
B、世界范圍內反文化霸權斗爭成為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三、文化的作用
1、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國家、個人產生深刻影響
2、文化對社會(政治、經濟)的作用
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先進、健康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腐朽文化阻礙社會的發展、。
3、文化對國家的作用: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態度: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提高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競爭力)
4、文化對個人的作用
(1)文化影響人
A、來源:文化環境、文化活動
B、表現: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C、特點:潛移默化(文化影響雖是潛移默化的,但人也不都是消極被動、無目的地接受文化,而是可以自覺學習、主動接受文化)
深遠持久(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一經形成對人的終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影響。)
(2)文化塑造人:優秀文化可以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發展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但 兩者并非同步發展。)
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文化的發展
一、文化多樣性——民族文化多樣性
1、表現:
(1)民族節日
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2)文化遺產(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標志)
2、作用: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文化進步的重要動力
3、文化是民族的,意識世界的
民族的:由于經濟、政治、歷史和地理等因素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差異性
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規律,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4、態度:
(1)尊重文化多樣性,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必要性:
A: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B: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二、文化傳播和交流
1、途徑
(1)商業貿易;
(2)人口遷徙
(3)教育
(4)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
2、媒介——傳媒
(1)傳媒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的標志——印刷媒體的推廣
(2)大眾傳媒
A、形式——報刊、廣播、電視、網絡
B、作用:最大程度超越時空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信息
C、地位: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3、作用:
A、對世界: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B、對中國:外域文化傳入中u,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4、態度:做文化交流的使者
三、傳統文化
1、含義:
2、內容:
傳統習俗——傳統文化基本形式之一
傳統建筑——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傳統文藝——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思想——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3、特點:相對穩定性(判斷)
鮮明的民族性
4、作用(影響):
與時俱進——促進作用;一成不變——阻礙作用
5、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四、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1、繼承與發展
(1)辯證關系:
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繼承和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
(2)方法論——態度
文化應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2、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
決定因素:經濟發展水平、社會制度變化
重要因素:科技、思想運動、教育
五、文化創新
1、文化發展的實質是文化創新
2、源泉和動力:社會實踐
3、作用
(1)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文化源于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發展。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推動社會實踐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文化創新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3、途徑
A、根本:立足社會實踐
B、基本: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體現時代精神、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4、正確處理兩組關系
(1)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
A、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
B、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2)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
A、不同文化之間應該相互交流、借鑒、融合,海納百川
B、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C、克服“守舊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
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①、中華文化
(一)中華文化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形成原因:包容性
A、求同存異:能與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處
B、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
3、文化包容性的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和睦相處的關系中交流,增強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二)源遠流長
1、古代輝煌歷程
春秋戰國——形成中華文化雛形
秦——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漢——儒家學說確立至尊地位
隋唐——全盛時代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1)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文字:含義:文化的基本載體
作用——傳承文明
地位——標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2)史學典籍——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
(三)博大精深
1、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1)文學藝術
(2)科學技術——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受歷史、地理、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等因素影響,我國各地區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既漸趨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3、民族性
(四)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關系
(1)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3)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促進,共同熔鑄燦爛的中華文化
(4)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民族精神
1、是什么——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2、為什么——為何要堅持發展民族精神
(1)地位
中華民族精神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2)作用(重要性)
中華民族之魂,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民族人民呢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3)必要性
A、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B、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C、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3、怎么做——如何弘揚民族精神?
(1)立足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2)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心骨”作用
(3)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4)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
(5)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三、愛國主義
1、為什么——為何要堅持愛國主義?
(1)地位: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貫穿民族精神各個方面
(2)作用: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民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
2、怎么做——如何堅持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不是抽象,是具體的
A、不同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具體內涵
B、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在當代中國,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第四單元 文化建設
一、當代文化市場
1、特點:文化市場色彩斑斕、文化選擇多種多樣
2、原因: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科技的發展,促進文化市場的繁榮
B、大眾傳媒的發展
3、文化生活喜與憂
(1)喜
原因: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
表現:①滿足文化需要,充實精神生活②傳播科學文化知識③使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④引導消費觀念,推動生產發展等等
(2)憂
A、原因:文化市場的盲目性和傳媒的商業性
B、表現:①生產銷售品位低下的文化產品②迎合低級趣味③不負責地傳播“緋聞軼事”等等
(倡導: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
C、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
含義: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表現: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
對策: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腐朽文化
含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輪功”邪教、淫穢色情文化等
危害: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
對策:堅決抵制、依法取締
存在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原因
歷史原因:封建殘余和舊的習慣勢力
現實原因:
(1)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加劇了西方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對我國思想文化的沖擊。
(2)市場經濟自身的弱點,誘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圖、權錢交易、損人利己等現象。
二、國家
(一)總的來說,國家要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
(二)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化)
1、為什么+為何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搞好了,各項事業全面興盛
精神文明搞不好,各項事業難以搞好
2、是什么——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也是我們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
3、怎么做(大力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三)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1、是什么——基本內容 2、怎么做
(1)指導思想 —— (1)鞏固
(2)共同理想 —— (2)凝聚力量
(3)民族精神 —— (3)(4)鼓舞斗志
(4)時代精神
(5)社會主義榮辱觀 —— (5)引領風尚
(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1、為什么
(1)必要性
A、道德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賦予新的內涵
B、是發展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需要
(2)重要性
A、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
B、思想道德建設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
2、是什么
(1)核心:為人民服務
(2)原則:集體主義
(3)重點:增強誠信意識
(4)基本要求: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5)著力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
(6)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教育
(7)引領: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8)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怎么做——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1)為什么
A、必要性:只有明辨“什么是光榮的,什么是可恥的”,才能在全社會扶正祛邪、揚惡懲善,引領良好風尚的形成
B、地位: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C、作用:提供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2)如何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強調以誠實守信為重
②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法制與德治的關系
③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應該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
三、個人
(一)學會在文化生活中選擇:支持先進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二)積極參加有益的文化活動
(三)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
1、為什么——道德沖突
2、解決途徑
(1)加強自身科學文化修養
(1)加強思想道德修養
(3)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尚老師
男,中教中級職稱
重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教育學生,愛生活,愛他人,愛集體,愛國家,做學問首先要學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