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一)》
一個主題:學習西方與救亡圖存的緊密結合
一個方向:向西方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傳播)
三個階段:器物(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運動)——制度(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傳播)
一、林則徐: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重視西方信息收集
全面認識“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
(1)“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中體西用”的思想,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其核心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立國之根本,西方的近代科技是鞏固根本的手段。其實質是在不觸動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達到鞏固封建統治的目的。
(2)“中體西用”思想繼承了林則徐、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并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使之更趨系統化、綱領化,但是把西學的用嫁接到中學的“體”上,直接決定了在此思想指導下進行的洋務運動“欲富而不強”的悲劇性結局。
(3)19世紀末,它與觸及封建制度“體”、“本”的更具現代意義的維新變法思想發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觸,最終為維新變法思想所取代,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它所起到的承上啟下和推進中國近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殺的,因而不能簡單地予以否定。
二、維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張
康有為:打著孔子旗號宣揚維新變法理論
梁啟超:指出變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譚嗣同:維新派中的激進派,批判君主專制政體和綱常名教
嚴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勝于今
共同點: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變法圖存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王老師
男,中教中級職稱
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有著熱情而又富有個性的人格魅力,善于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