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草原退化
全球草地面積67億公頃,占陸地面積的51%。天然草地中最重要的是草原。草原地區一般雨量較小,自然環境比較脆弱,易受外力破壞。畜牧業中早就產生了“載畜量”的概念,這就是一定面積牧場所能容納(承載)畜牧的頭數,一般以羊為標準,稱為羊單位。就某一個牧場來說,一旦超過了該牧場的載畜量,就會導致牧場的退化以致破壞。
由于人口的壓力,人們對畜牧業產品的需求量增大。盲目擴大放養畜牧的數量,致使許多牧場嚴重超載,引起牧場退化,表現為草群變得稀疏低矮,產草量減少,草質變劣,即優良適口木材減少,雜草、毒草增多。牧場退化嚴重的地區,還會使整個自然環境發生變化。例如,引起土地沙化和鹽漬化,最后使當地動植物資源遭到破壞,億萬年來適應了草原和荒漠環境的物種瀕于滅絕。
世界各地牧場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唯有歐洲情況較好。歐洲降水季節分配較均勻,加上細致的管理,牧場載畜量比其他地區高幾倍。歐洲一些工業化國家不僅實現了奶、肉的自給,還有多余部分可供出口。北美牧場經歷過開發、濫用和逐步改善三個階段,目前狀況 逐漸好轉。澳大利亞牧場也曾經過度放牧,但其特有的問題是從歐洲引進的兔子過分繁殖,侵奪了許多牧場,近年來情況已有所改善。非洲,南美洲以及亞洲的大部分牧場,都面臨著草場退化和沙化的問題。起原因主要是牧場超載。
中國牧場退化和沙化的情況也很嚴重。以內蒙古草場為例,據估測,其載畜量應為3000萬單羊單位,但實際載畜量高達7000玩羊單位。其他省區牧場過載情況與此相似。內蒙古和青海許多牧場的產草量比20世紀50年代下降了1/3至1/2,而且牧草的適口性與營養價值變劣。中國草場退化的另一原因是鼠害和蟲害(主要是蝗蟲),如內蒙古自治區僅因鼠害就使牧草每年減產30億~50億千克。
保護草地
半干旱地區牧場退化是一種普遍現象,也是荒漠化過程的開始階段,它本質上是一個社會經濟問題,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長和改善經濟結構、加速經濟發展才能有效解決。
近年來我國在牧場保護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有些地區實行禁牧、輪牧制度,有些地區改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為畜牧舍飼、半舍飼方式,加強牧場的基本建設,建立飼草料基地,建設“草庫倫”等。草庫倫就是把牧場圍封起來,實行性畜輪飼,有水源時進行灌溉,每公頃灌溉草庫倫可飼養120個羊單位,為天然載畜量的近百倍。推廣這些經驗,將會逐步改善牧場退化的情況。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王老師
男,中教中級職稱
勇于探索地理教學理論并及時在實踐中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