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繁榮》
浪漫主義文學
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的歐洲,革命和戰爭頻仍,動亂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會的不平等,使人們感到法國大革命后確立的資本主義制度遠不如啟蒙思想家描繪的那樣美好。社會各階層,特別是知識分子,對啟蒙思想家設想的“理性王國”深感失望,努力尋找新的精神寄托。這種社會情緒反映在文學創作領域,就產生了浪漫主義文學。
浪漫主義文學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發掘人類的感情世界,通過瑰麗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塑造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在創作風格上,以想象力豐富的構思和跌宕起伏的情節為主要特征。
這一時期,西歐的浪漫主義文學碩果累累。在法國,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現了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征。它以情節的離奇和對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畫,歌頌了人世間的美、善和光明,鞭撻了丑、惡與黑暗。在英國,雪萊的《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鼓勵人們為爭取自由和理想而斗爭。在德意志,詩人海涅在長詩《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里,對自己國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專制的腐敗和資產階級的軟弱進行了抨擊,抒發了強烈的愛國情懷。
現實主義文學
19世紀30年代以后,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日趨尖銳,現實主義文學興起,逐漸成為文學的主流。它關注社會問題,典型地再現社會風貌,深入剖析社會生活的本質,揭露和批判社會的罪惡。法國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展現了19世紀上半期法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稱資本主義的“社會百科全書”。英國狄更斯的小說《大衛·科波菲爾》等,通過對社會下層生活的描述,真實反映了當時英國的社會狀況。
19世紀,處于沙皇專制和農奴制度下的俄國,也涌現出一批現實主義文學家。普希金的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享譽世界文壇的名著。
這一時期,北歐現實主義文學也發展起來。丹麥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權貴;挪威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揭露資產階級的唯利是圖和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作品,批判了美國社會中的種族歧視現象,痛斥了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的丑惡本質。
20世紀的世界文學
20世紀早期,現實主義作家創造了大量優秀作品,如英國蕭伯納的《蘋果車》、法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等。但是,兩次世界大戰、席卷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和嚴重的社會問題,深刻影響了文學的發展,表現西方社會精神危機的現代主義成為文學主流。現代主義文學強調集中表現自我;手法比較怪誕,故事的開頭和結尾沒有明顯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關系不明,語言風格悖離傳統。美國作家海明威在繼續進行現實主義創作的同時,也奉獻了大量現代主義作品,代表作是《老人與海》。法國劇作家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現代主義文學荒誕派的典型。
20世紀上半期,蘇聯文學高度繁榮。高爾基的小說《母親》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具有很大的世界影響。
20世紀,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涌現出一批杰出的文學家和文學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愛國主義精神。印度的泰戈爾、中國的魯迅、哥倫比亞的馬爾克斯、尼日利亞的索卡因等都有很大的世界影響。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謝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一位丹心育人、無私奉獻、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教育工作者;一位在平凡教育崗位上積累了豐富經驗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