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海灣戰爭》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導火線
(一)原因
(1)歷史因素:邊界糾紛
伊認為科本屬于自己的一個省
邊界的魯邁拉油田
(2)現實因素:
1、內因:掠奪領土、財富,轉嫁兩伊戰爭引發的國內經濟危機
控制石油資源,提高國際地位
建立海灣地區霸權(根本目的)
2、外因:兩極格局走向解體,中東力量均勢失衡,國際局勢動蕩
(二)過程
突襲科威特(1990.8.2)——埃米爾流亡——吞并科威特(8.8)
二、阻止伊拉克侵略的努力
(一)各方的努力和態度
(1)聯合國:要求伊無條件撤軍,否則就授權成員國“使用必要手段恢復和平安全”。
(2)美國: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驅逐伊軍的過程中不遺余力
(3)中國:
(二)結果:聯合國和各國領導人的和平翰旋未果
三、海灣戰爭正式爆發(1991.1.17-1991.2.24)
(一)吹響集結號——“沙漠盾牌”行動
(二)空中打擊——“沙漠風暴”行動(1991.1.17-2.23)
1、多國部隊作戰特點:以大規模空襲為主,實施精確打擊
2、伊拉克的對戰:(1)向以色列發射飛毛腿導彈;(2)進攻沙特阿拉伯邊境城鎮(3)點燃科威特油井傾瀉石油
(三)地面突入——“沙漠軍刀”行動(1991.2.24-2.27)
1、地面作戰歷時僅100個小時
2、2月27日,伊拉克無條件接受安理會決議
3、多國部隊停止進攻,戰爭基本結束
“沙漠軍刀”計劃實質是“沙漠風暴”計劃的組成部分
四、海灣戰爭的特點
(一)
海灣戰爭是一場高科技戰爭
(1)空中力量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2)電子信息戰成為戰爭的核心
(3)高科技武器使作戰行動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時域發展
(二)二戰后參戰國最多的局部戰爭,舉世關注
五、海灣戰爭的影響
(一)中東和世界格局因之改變
1、對科威特:獲得解放,恢復了國家主權領土完整
2、對伊拉克:遭到打擊和制裁,為美國2003年第二次打擊伊拉克和瓦解薩達姆政權奠定基礎
3、對阿拉伯世界:造成分裂,中東問題復雜化
4、對蘇聯:作為冷戰時期的兩極之一,在此次戰爭中幾乎沒有發揮任何實質性影響了,表明其世界大國地位受到嚴重削弱
5、對美國:美國以解放者姿態,長期駐軍海灣地區,極大增強他在此地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二)標志著高科技局部戰爭登上世界軍事舞臺,對傳統戰爭觀念提出挑戰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常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關注孩子個體差異,重視知識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