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世界人民的反戰和平運動》
一、戰后反戰和平運動高漲的原因
(1)歷史原因:兩次世界大戰浩劫,各國人民渴望和平
(2)現實原因:核武器巨大的破壞力嚴重威脅人類文明
美蘇“冷戰”的威脅,造成世界不安寧
局部戰爭的存在,對地區和世界和平構成威脅
(3)個人因素:
眾多文化名人的推動
世界各國民眾維護世界和平意識的增強
二、戰后反戰和平運動高漲的表現(三次高潮)
A、第一次高潮:20世紀40-50年代的世界保衛和平大會和《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1)第一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1949,巴黎和布拉格——呼吁和平合作;要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2)第2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1950,華沙——成立世界和平理事會;提出“和平共處”原則
(3)《羅素——愛因斯坦宣言》(1955年)
羅素為世界和平事業做出的主要貢獻
1954年發表《人類的危機》著名演說
1955年與愛因斯坦共同發表《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反對本國的核武器研制
倡導成立“和平反抗核戰爭百人委員會”
成立“羅素和平基金會”
為反對美國侵略越南,創辦“國際戰犯審判法庭”
B、第二次高潮:20世紀60-70年代的美國反戰運動
1、原因:美國發動越戰并使戰爭不斷升級,戰爭給美越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和痛苦。
2、特點:階層多,時間長,規模大
3、概況:20世紀60年代,美國青年學生拒絕服兵役,反對侵略戰爭‘
(2)1967年10月,華盛頓20萬人舉行了向五角大樓的抗議進軍
(3)1970年,美軍進入柬埔寨,激起大學生的抗議活動
4、形式:游行示威、拒絕服兵役、焚燒征兵卡、逃往外國、極端自焚等
5、影響:構成美國歷史上罕見的社會浪潮;運動波及歐洲、亞洲、大洋洲等地。
C、第三次高潮:
1、背景:1979年,北約集團通過協議,針對蘇聯在東歐部署導彈的情況,決定從1983年起在西歐部署美國中程導彈。
2、表現:
(1)國際和平年:1986年(1982年,第3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
(2)國際和平日:9月21日(從2002年開始)
三、戰后反戰和平運動的特點和作用
1、二戰后反戰和平運動的特點:
(1)內容上:以反核運動為中心
(2)范圍上:參與階層廣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
(3)組織上:由分散走向統一,由國內運動走向跨國行動
(4)斗爭對象上:矛頭直指軍國主義和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
(5)斗爭形式上:形式多樣,與其他社會運動相結合
2、二戰后反戰和平運動的作用(意義):
(1)對制止戰爭、對限制軍備競賽、對裁軍起了積極作用
(2)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各國政府及朝野政黨的政策制定
(3)使和平的思想逐漸普及,有助于提高廣大民眾對侵略戰爭的警惕,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總結提升】
盡管世界人民和平運動和聯合國的努力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的和平,但局部戰爭不斷,結合本課,思考哪些因素影響了世界和平?
(1)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2)民族、宗教、領土等糾紛(3)恐怖主義等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常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關注孩子個體差異,重視知識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