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研討與練習
一、這篇課文論述了從師之道。看看課文的第一段是怎樣逐步推出論點的,第二、三段是從什么角度論述的。
二、課文的第二段是用對比手法寫的。說說這一段用了幾組正反對比的事實論據,這樣對比有怎樣的論證作用。
三、試說說作者的觀點在當時有哪些進步意義,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鑒作用。作者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試就這一觀點談談自己的認識。
此內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張老師
女,中教中級職稱
優秀語文教師,一直堅守著“不論是在課前課上,還是課后都努力讓每一位家長和學生滿意”的原則。